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创作于1954-1966年,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5篇家信摘编,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的《傅雷家书》,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文字,是文字,但又不单单是文字,是书信,但又不单单是书信。那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那是弥漫于纸间的谆谆教诲,那是流淌在文字间的殷切期盼,承载着父母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言传身教,饱含着至真至切的浓浓亲情。智慧的折光,爱的味道,飘扬过海,只为不在身边的你,能一切都好。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质朴的字里行间,满满都是拳拳爱子之心。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父母心中托起希望的太阳,似乎世间有你,一生足矣。最真挚最纯洁的爱,当属父母之爱为首。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为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千叮咛万嘱咐,父母的心永远放不下儿女。独自求学在外,面临着无数的困难、诱惑与挑战,不在身边的父母,恨不得把自己一切的经验,都话给孩子听,少走怨路,多踏捷径,平顺的更上一层楼。孩子的进步,是父母最大的成就。
“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人’。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这是对儿子的教诲,也是傅雷先生做人、做艺术的行为准则。“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傅雷先生把自己为人的期盼与准则写在字里行间,为孩子树立做人的榜样,点亮成长成人的明灯。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游学在外的子女,根是祖国根,魂应是中华魂,留着中华民族的鲜血,带着华夏儿女的灵魂。傅雷先生牢牢在子女心中树立起爱国的情怀,撑起中国人的自觉。
读《傅雷家书》,学做子女。读着书,读着傅雷夫妇笔尖流淌出的真情,脑海中一幕幕闪过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妈妈,我所获得的爱,丝毫不亚于傅聪傅敏,平凡但同样伟大。这样伟大的爱,是世间最常见的情感,父母,赋予我们生命,供养我们长大,并在成长的路上,永远站在我们身旁:累的时候给予我们依靠的肩膀;跌倒的时候伸出坚定的双手,鼓励我们坚强;失败的时候给我们加油鼓劲,成功的时候提醒我们谦虚向上……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个身份,是作为我们父母的小孩,做好子女,是我们为人子女者最应该认真做好的角色,读《傅雷家书》,学做子女,做好子女。
读《傅雷家书》,学做学问。傅雷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对于做学问的智慧信手拈来,他的笔下,有太多经历后凝练的经验,失败后总结的教训,以及尝试后得到的收获,读《傅雷家书》,学做学问,做好学问。
读《傅雷家书》,学做人。傅雷先生的做人哲学,使在异国漂流生涯中的儿子,吸取了许多丰富的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一样,让他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读《傅雷家书》,学做人,做好人。
读《傅雷家书》,学做国民。傅雷灌注于家书中的一大思想,及是爱国教育,说是教育,实质也是傅雷先生自身的爱国情怀。无论身处何地,时刻牢记中国人的身份,把祖国装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思想。读《傅雷家书》,学做国民,做好国民。
读书,用心读,用心体会,醍醐灌顶的哲思在慢慢读书的累积中,在不断的积累中,成长,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