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有感
近日,xx市审计局组织全体干部观看了由省纪委监察厅、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警示教育片《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大家深受触动。
一、教育片里的典型人物曾经都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因为没有守住廉政底线,触碰了纪律红线而身陷囹圄,只留下高墙里声泪聚下的忏悔和痛苦的叹息。从他们的失足经历中可以感受到陷阱无处不在,一旦做人做事的底线失守,这些陷阱就将把人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是身居高位,失去监督的权力陷阱。《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由“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推断出“王之蔽甚矣”。可见职位越高,受到的蒙蔽越深,加之失去监督,高官很容易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迷失,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教育片里的高官仗着自己的权势独断专行,回避集体决策,搞“一言堂”从中谋取私利,就是因为在党性丧失的道路上,没有人给他“敲敲头”、“醒醒脑”。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反贪局长侯亮平曾说过“失去监督的权力不是什么好东西,而是外表光鲜实则危险的陷阱”。
二是成绩卓著,居功自傲的荣誉陷阱。立过功的官员如果处理不好荣誉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就容易恃才傲物,官欲无度,得不到满足就放纵自己,直至犯罪。典型人物是武汉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吴元欣,他有一系列显赫身份,其中包括“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劳动模范”等,最后因严重违纪,涉嫌犯罪步入监狱。如果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贡献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对党和人民不再心怀感恩,对权力不再心存敬畏,就只能在荣誉陷阱里越陷越深。
三是官场失意,丧失信仰的金钱陷阱。青年得志的官员容易有骄傲自满的情绪,当权力胃口的增长跟不上提拔的速度,就会有不公平之感,思想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省科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芊28岁就担任了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后来由于职级长期没有得到提升,面对仕途遇冷,他转向开始热衷于捞钱。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将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敢于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墩墩苗”,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说的就是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将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压实、筑牢。
二、陷阱的产生离不开人性的弱点,然而“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内因。以上种种陷阱,只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时刻警醒越过底线的严重后果,想必再有诱惑力的陷阱也不攻自破。
一是要有危机意识。作为一名审计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看清陷阱,预估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从而提高警惕,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绷紧“廉洁弦”。特别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更要居高思危,既要接受他人的提醒,又要自省。在工作上开门纳谏,行动上如履薄冰,作风上自觉接受监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坚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上。
二是要有底线意识。各级审计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磨砺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决不触碰纪律红线,绝不越过廉政底线,这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常说“党员干部要大兴学习之风”,因为读书学习,不仅能提高自己执政本领,还能够学以修身、学以立德、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人生修养和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得意之时恬淡冲和,不慕荣利。失意之时泰然自若,处变不惊”。
三是要有廉洁意识。各级审计干部要树立家风,慎重交友,为自己创造洁净的从政环境。家庭应该成为拒腐的有力武器,而不应该是腐败的窝巢。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家风,不仅要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还要学习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在结交朋友方面,领导干部更加要慎之又慎,很多官员都是接触了企业老板的奢靡生活,内心受到冲击,理想信念开始崩塌的。所以交友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筑好思想的篱笆,保持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和正派良好的同志关系,不让投机钻营者、别有用心者得利。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效,然而通过警示教育片我们可以看到,惩治腐败的威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当前,审计部门决不能有“缓一缓”、“松口气”的思想,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另一方面要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加大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使党规党纪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