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审计体制改革关键点不可忽视有感
9月,审计署网站综合论坛栏目,刊发了魏明坤同志的文章《审计体制改革“关键点”不可忽视》。笔者反复研读,自感这是一篇心系审计事业发展的好文章,体现了作者对审计体制改革的满腔热情。文章敢于讲真话,接地气,着眼于基层审计机关,代表了不少基层审计人员,特别是一线审计人员的心声。
第一个关键点“拿什么实现审计全覆盖”。作者以自己所在单位为实例展开,详细阐述了基层审计机关的难点。笔者读后深有同感且认为“人少事多”在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绝不是个别现象。新常态下要实现审计全覆盖提高业务水平固然重要,但审计全覆盖关键在人、最终靠人,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不妨“业”与“人”两条腿一起走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与人员的合理配置不是对立的两面,提高业务水平也不是人少事多的挡箭牌。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基层审计机关中,普遍存在事业编制远超行政编制的状况,一线审计人员多为事业编制,但在政策待遇上事业编制人员往往被区别对待,如享受车补和职务职级并行待遇等,这些都难免会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审计人员归属感、成就感缺失,不利于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着力推进审计全覆盖。
笔者在读文后亦认为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就要抓好“人”这个关键点。一方面,上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关于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审计机关中从事审计业务工作的事业人员身份问题,要进行统筹研究,以保证其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需要。”等有关要求,同组织部、编办、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科学设置人员机构编制,从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高度出发,解决或逐步解决事业编制人员身份问题,引导审计人员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审计全覆盖科学的统筹审计资源;另一方面,上级审计机关应紧紧把握此次审计制度改革机会,积极为基层审计机关争取政策,增加编制,科学的引进各方面人才,谋求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最后,上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指导,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让有限的审计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全覆盖。
第二个关键点“拿什么保证审计独立性”。魏明坤同志提出了自己对试点省份出台的实施方案中的困惑,值得深思。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审计的独立性提出了要求,《宪法》对审计的对立性亦做出了规定。但在现行体制下,基层审计机因关人、财、物均受地方管理,业务工作很难独立开展,如招标控制价等工作经常让基层审计机关左右为难。本次的人财物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体制,实现真正的依法独立审计。然而,从目前已试行的各省“审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来看,仍是“换汤不换药”,诸如“编制纳入地方限额管理”、“委托管理”等,笔者认为这种改革尚未达到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基本要求,在此条件下,想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犹如空中楼阁,可见不可及。
在谋划审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时应制定细则,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啃掉改革中的“硬骨头”。笔者建议决策层或改革小组要深入基层,多了解,多调研,不可闭门造车。在制定方案时要发挥基层审计人员的智慧,采取上层谋划,底层建议的联动模式,鼓励基层人员献计献策,吸纳合理的建议,尊重和采纳主流意见和建议,紧密联系群众,不可想当然,走过场,思维僵化,要真心虚心、实意诚意。对一些基层视角、基层观点、基层方案的建议要多了解、多分析、多讨论,不可盲目摒弃,真心实意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扫清依法独立审计的“拦路虎”,确保审计体制改革不走样、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