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有雨观后感
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和局机关党委安排,近期观看了电影《春分有雨》。这是一部描述“三万”工作队员深入乡村,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故事,表达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三农”的大爱情怀,展示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描绘了农家人发家致富、载歌载舞的美丽画卷。
电影中以回忆的方式刻画了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老鲁。他时刻心系扶贫村,为了扶贫村的发展和建设殚精竭虑,想尽办法。为了弥补挖堰塘资金不足,他放下身段,亲自去求企业家帮助;为了让村民喝上自来水,他亲自动手,跟村民一起挖堰塘; 过年了,为了照顾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他毅然决定留下来陪同这些“亲人”一起过年。春节期间由于担心山上“五保户”家庭,他坚持要上山探护,因为山高路滑,不幸在上山的路上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看到这里,内心充满了震撼。“这样值得嘛?”我想,在老鲁的心里,一定是值得的,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三万”活动,奉献给了他的扶贫村。老鲁走后,他的女儿左琳继续着父亲的扶贫事业,与同事一起,帮助村民修路,帮助修建公交候车亭,帮助村民开展网上销售,还帮助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次《春分有雨》的观影,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洗礼。作为新时期的公务员,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推进新农村发展建设,提高农村人民经济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义不容辞。从片中我们看出,扶贫工作往往驻扎在偏远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扶贫工作人员能否坚持到底,能否克服困难,像片中的老鲁一样,为了农村建设尽心竭力,为了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攻坚克难,往往决定着扶贫工作的成效,决定着百姓对国家、对政府部门的希望与信心。多年以来,我们开展扶贫工作往往就是解决贫困群众的经济困难。但是对于农村的发展困境,比如修路难,比如农村就业难,比如农村发展难等,因为客观存在的扶贫资金不足以及各个部门的协调困难,加上驻队人员思想消极,往往解决不了,落实不下去。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扶贫工作中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下达的扶贫任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帮扶措施和帮扶项目真正有效的执行下去,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