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观后感
因为我是乐视超级用户,所以最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白鹿原》。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93年同名小说刚刚发行的时候,自己从好友处曾经借阅过几天,也是因为去年也在腾讯视频上看过一次同名电影。
看小说的时候,生在山东、长在湖北的自己还是父母和年长同事眼里的“小丫头”,人生阅历仅仅只是十几年的读书加上短短五六年的工作经历,所以很难有什么共鸣。
当时只是记住了陈忠实的大名,知道了他用深厚的笔力勾勒出一幅长达五六十年的故事画卷,阅读中心情跟随故事里白、鹿两家人三代人的命运各异而跌宕起伏。
看电影的时候,沉年记忆里的小说场景第一次鲜活起来,摄影师出身的张大导演没有让观众失望,原来渭河平原的丰收时节真的是如此美丽!或许是时间限制、感觉影片在突出人物性格刻画的同时而不得不忽略了时代背景、文化冲突对人物性格发展、事件走向的影响。
《白鹿原》描绘了渭河平原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书中既描绘了白嘉轩、朱先生、徐先生、冷先生等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父辈形象;也描绘了鹿兆鹏、白灵、白孝文、黑娃、小娥等对传统文化进行消解的第三代人的形象。而小说线索的起转承收、情节的高低起伏却都是围绕着文化的冲突而产生的。
曾经,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位领先世界近两千年,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对今天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爱国情操,“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合”的美好理想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
我们的儒家文化经历三千年的发展,不断吸纳完善,至宋明理学时,如果不考虑外力破坏因素,已经成为一个完善稳固的政治框架。以王权专制、小农经济、宗法伦理三者融合打造出一个经济秩序稳定、思想高度统一的封建大国。
所以,《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他一方面是家族文化的坚守者,致力于在白鹿村进行“仁义”思想的教化,在他管辖下的白鹿原“黄”、“赌”、“毒”禁绝,这是今天中国大多数农村都难以企及的。他另一方面也是“礼法”道德的倡导者和规范维护者,他严格按照“乡约”处置族中事务,让他在乡民中赢得极高的威望。尽管物质远不如当今世界富足,但乡民们的幸福感却并不比现在低多少。
小说的白鹿原,经历了数十年乱世,却自巍然不动,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现下的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更是重新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向世界发出有影响的声音,但民众较普遍存在的文化信仰缺乏、拜金主义一定范围扩散、幸福感和焦虑感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与我们“中国梦”应该说是格格不入的,故而一定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发展。
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化自信对当今中国而言,已是与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并置的高度。
于是乎,平凡的我们,为什么不在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的日子里,能够从匆忙、计算、比较的心态里走出来,就像我这样的小妇人一样,花上些时间,读几本好书,让文化的气息赶走那些庸人自扰的烦心琐事呢?
毕竟,文化自信是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