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视问政节目有感
7月17日晚,新一轮xx电视问政重新“开考”,首场考卷聚焦基层作风治理,十多位区领导均面对面接受各种尖锐提问,还有场内外点评。问政现场曝光了一系列百姓身边的“小事情”,却暴露出“新衙门作风”遭民怨的大问题,参与问政的各区满意度测评得分普遍偏低。
首场问政的亮点在于“揭丑”的事都是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貌似事情不大,却影响着百姓的心情,无疑也影响着干群关系,它事关承诺与信赖。很遗憾,“新衙门作风”却是如此伤人心。
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在xx区,家住南湖的75岁老人xx为申请居家养老护理补贴,整整花了26天,前后跑了20多趟才办完所有材料。期间,相关部门要求其3名子女分别开具与老人没有同住的“独居证明”,但社区却拒绝开具。不得已,xx的女儿找熟人开出这份奇葩证明,却因少写了“系独居”三个字,又得重开。至今,老人仍未拿到护理补贴。
对此,xx区负责人表示,应严格按照规章办事,“找熟人,不应该”。直播连线中,该负责人承诺加强“马上办、网上办,让群众少跑路,确保群众办事满意”。xx老人说,“不要光嘴巴说,要把事情办好,我才满意。”
老人这样一句话,藏着多少不满与无奈,想必该负责人听得出来,场内外观众也听得出来。说明平时窗口衙门问题积习犹在,而问题被揭示后也确有表态,只是事情一过,毛病依旧,不断循环,也就是说提起来是个事,放下后什么事都没。所以,百姓心里对领导的承诺是抱有怀疑的,不信任感是比较强烈的,事情的结果不能办到位,话说的再漂亮,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事实上,几年前的电视问政引发过全国性关注,各种议论与观点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总是要等到被电视曝光,事情才能“马上办”?看来,从该区负责人的表态中,这种“轮回”会再度出现,就其原因,不外乎这么两点:
一是公务人员办事没有责任心。如果公务人员真有把为人民服务的心放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百姓的诉求,什么事情是他们办不了的呢?一个窗口一份责任一种形象,如果你不珍惜不维护,自然会被指脊梁骨,受指责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工作人员,还有党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威信与形象,逞一时随意打发百姓之快,换来的后果却是意想不到的惊人。
二是领导深入一线还不够。想必曝光片段令在场的区委区政府领导有点窝火,却又不便在电视上公开发作,但回去后追究相关者责任是肯定的。但细想,如果领导除了把“大事”办好,也不放松对“小事”的过问,至于会发生一桩桩不起眼却令人闹心的事么?说白了,还是领导干部没有真正走出“衙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的时间少,即便有领导“作秀”到了基层,也未必能真正发现问题,或者说并不拿“小事”当多大一回事。
于是乎,基层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弱化、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就成为百姓反应强烈的作风之弊。可见,xx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的“新衙门作风”问题确实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问政节目的初衷想必正是要通过曝光揭丑,再一次对作风建设敲响警钟。
正如节目主持人所说,xx正迈向新时代,新衙门作风成了“隔心墙”,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xx的蓝图才能有更好的画卷。
而要真正摆脱新衙门作风,必须从根子上加以解决,加强作风建设,加大治理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盲区,一句话: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谁都不得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