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三篇
(篇一)
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让我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有感于“人生第一粒扣子”
习近平在陕北插队7年知青生活,为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人生和历程看一个人的成长,在15岁至21岁阶段刚好是人从少年到青年的人生阶段,是一个人在不断地同周围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从自身的角度认识、了解社会,对社会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识的心理历程。习近平从北京来到了中国最偏僻、最贫穷的陕北农村生活,参加农村劳动,接受思想改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变化是不一样。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生不逢时,不积极锻炼,没有很好地利用与群众亲密接触,共同生活的机会,使自身全面成长,有的人可能会随波逐流,把待在农村看得凄凄惨惨戚戚,想尽办法混过去,能有机会就早点离开农村回城市……而习近平能面对现实,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磨炼自己。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青年时就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坚持跟农户同生活、同劳动、同患难;坚持听党的话,相信拥护党的领导,同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坚持辩证地思考问题,对书本的知识,社会问题、劳动实践能透过表象看问题,寻找矛盾的根源解决之道,形成自身的见解;坚持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是面对家族的困境、条件的恶劣、生活的不易,从来没有放弃,而是不懈努力,勇于奋斗,自强不息。这些磨炼锻造了习近平的青春,为今后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这段岁月比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相当形象,又富有哲理,让人油然产生共鸣,有很深的学习教育意义。
每个人都经历过从青春的躁动到人生的积淀,作为青年人自身要主动接受社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思想,主动构筑青年人进步思想体系。作为社会方面要努力营造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树正风,扬正气,为青年思想构筑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二、有感于“随身带一箱子书到农村”
在陕北7年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书的痴爱。习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不仅自己经常看,也把书借给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他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
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习近平在7年的知青岁月中把学习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在学习上体现出几个方面特点:一是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劲头抓学习;二是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对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问题,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后,又会为此跟别人讨论。不仅分析比较说法、学说的不同之处,而且深入研究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读此章节感受颇深: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讨论分析书本中的观点和见解,结合时代,与时俱进地提出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观点,进而不断完善,最终创立新的思想理论。学习要同国家命运、建设,民族的未来,群众的生活福祉结合起才更有意义,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理解。学习提高自身对事物认识和鉴别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还能提高自身修养,达到养心、养性,培养良好的情趣爱好和气质,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树立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常学常新的学习态度,自觉地把自己摆到习近平治国理论中去汲取知识,把看齐意识首先落实到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
三、有感于“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习近平说过知青在农村要
“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是对知青在农村生活的高度总结,体现了在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习近平在陕北农村积极投身于实事建设中,在赵家河修厕所、带领群众办识字夜校、修筑淤地坝、推广建造沼气等一些实事。习近平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军委担任耿飚的秘书一段时间后又决定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要下基层、到农村去,用在陕北干了7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为群众办实事。从中感到,为群众做实事贯穿于习近平工作的实践中,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什么被灌输的教导,而是习近平在和普通百姓牵手共度时艰时,油然而生的铸入血液中的信念。
作为在乡镇基层工作的我,以此为镜,对照自己,虽然在日常工作能坚持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但在工作细节之处还是会有群众思想工作做不到位的地方。回想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真的要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心态不忘初心,把为群众办实事不仅仅是当成一个口号,一段时间的事情去做。而要从内心上、行动上知行合一,用一辈子来坚持、坚守。
(篇二)
近日,我们**公司党支部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2018年8月在全国发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民王宪平一语中的:“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这些亲眼看见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锻炼且成长的人这样来评价习近平,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真实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灵魂再一次受到洗礼。青年习近平忠诚、担当、实干、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就是要不忘初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我们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篇三)近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广受欢迎。它是一本多个受访者口述历史及其细节的采访实录,受访者包括曾经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当地村民以及当时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同时,这本书也拉近了普通群众与大众领袖间的关系,在思想、人格等各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就为我们践行了这条真理。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在知青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坚持。虽然当时下乡条件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学习的热忱,不论是当时任梁家河村支部书记眼中的“近平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里装的全都是书。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很感慨:近平当时是个十五岁的娃娃,虽然个子高,但是挺瘦的,这两大箱子书,我们干惯了体力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他竟然从北京一路给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来,真是太不容易了。”还是当地村民眼中的“近平特别爱看书,他的炕上都是书,一得空闲,就捧着书看,干了一天活,累得不行,他还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经常脸上熏的都是黑的。”还是当时任知青专干眼中的“据我了解,当时在知青中,读书最多的就是他。他的读书面非常广,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的……尤其是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酷爱读书,并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态度和精神追求。反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其中不乏经常逃课和上课玩手机的学生,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与知青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的渴求形成鲜明对比;而且,好多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此时读书就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因此,主动学习是现代大学生所缺少的;在各种资源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多读书,用知识的力量装备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磨难重重,从而锻造了他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正如当年一起插队的知青所说:“所有这些转变的跨度还是相当大的,知青们面对各方面考验也是相当大的。对相当多的知青来说,特别是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当年只有十五六岁的知青来说,到农村插队所经受的磨练从心理到体力都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几年中他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观,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对于处在象牙塔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学会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有了坚强意志,眼界就宽了,心胸也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从而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梁家河村支书的时候,做了一系列题便民惠民的事情,比如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等等,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人民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如书中的一段话“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作敢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干部有一颗真诚的心,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技巧。”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为老百姓办实事,他的心在老百姓中间,显示出了大国领袖的魅力。书中还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帮忙做思想工作方面的几个例子,他做工作的出发点公平且平等,不出于主观情绪,也不出于成见,而是给予别人必要的尊重,从而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人心里去。这也是快步入社会的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才铸就习近平总书记坚忍不拔、卓尔不群的领袖魅力。“已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的话是对全体青年人的勉励,《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励志教材,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应该明确目标与理想追求,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