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前,笔者认真读过新华社发表的“讲话”全文。
笔者对“讲话”最后一段印象特别深刻,习近平同志说,“我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材料反映,一些地方为了做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搞了一大堆表格要下面填写。一些基层干部忙于填写各类表格,加班加点,甚至没有时间进村入户调研办实事。还有一些表格需要贫困群众亲自填报,但表格设计太复杂,填写项目太多,而且有很多术语,农民也弄不清楚。这类问题要注意纠正,精准识贫、精准扶贫要坚持,但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讲究效率,把各方面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是国家实现奔小康目标进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全国各地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作,把情况摸清楚,把工作做细致,不落下一户贫困户,是扶贫政策的要求,效果明显。但精准扶贫也存在形式主义,不少地方热衷于通过扶贫提升政绩,这就更加促使形式主义不断被加以利用。比如,喊口号大过行动,会开了不少次,负责开会的领导却没有去过扶贫点;上报给上面的汇报材料,显示慰问金送到了贫困户手中,但金额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声称挨家挨户去了多少贫困户走访,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连门都不曾进去过;被问具体情况时,也是张冠李戴傻傻分不清。一句话,扶贫工作并没有真正“走心”。
曾有媒体报道称,最让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哭笑不得的,是一些地方的扶贫“明白卡”上墙现象。扶贫干部将俗称为“明白卡”的贫困户信息登记表塑封后,贴在贫困户的房前,登记表上有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包扶干部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等,右上角还有贫困户和包扶干部的合影……表面上扶贫工作做得认真细致,有明显的“留痕”效果,但实际上,这正是形式主义走向一个极端的表现。要知道,如果扶贫干部心里真装着贫困户,他们的具体情况还需上墙吗?不上墙就糊涂了也记不住了吗?这是否正好暴露了扶贫工作中的虚功实做现象?
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在精准扶贫中出现反弹呢?笔者认为当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措施:
一是少点表格,多点信息化管理。很多地方把精准扶贫错误理解为精准填表,导致很多扶贫干部不得不花更多精力投入这样繁琐的工作,既耗人力又耗物力,实在是不可取。而实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才是最便捷最科学的办法。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做到删繁就简,事半功倍。总之,科学设计好管理办法,是提高扶贫质效的重要手段。
二是少点会议,多点方法。扶贫会议要开,但要开好,而开好不是多开。会议要有效果,就得有具体方案,空话大话套话永远在嘴上,而实际行动还是要体现在手上。把操作性强的方法直接送到贫困点,胜过无数次无效会议。
三是少点数字游戏,多点实际内容。扶贫工作是政治任务,事关全民奔小康,因而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来说,都是政绩。所谓数字出政绩,这个套路用了很多年,所以扶贫工作中难免有刻意玩数字游戏者,必须革除这种思维与弊端,用最实际的内容说话。
四是少点送钱之策,多点致富思路。扶贫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送钱送物,在解决燃眉之急方面,它的效果确实是明显的,但从长远看,扶贫的目的是要让贫困户脱贫,走向富裕,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带着思路扶贫,帮贫困户创造条件,从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当然,也不宜盲目跟风,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五是少点应付,多点真诚。扶贫过程中,确有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搞敷衍了事的“走读式”“挂名式”帮扶。作为体现党群关系中最接地气的工作,扶贫干部还是要多点真诚,把贫困户当亲人,深入他们家中,走进他们心底,带着良心去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