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为官不为者失位》有感
《让“为官不为”者失位》的文章,读后感想深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许多人感叹“为官不易”,这不仅仅是贪腐分子的肺腑之言,操守廉洁者也定有此感。这是因为反腐工作进入新常态,“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贪腐分子冒着触犯党纪国法的风险行事,必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官不为”者在人民群众的舆论压力下,在组织、纪检部门的监督下终将无生存之地。
焦星的文中,吴桥知县常三乐虽然清廉但没有作为,本身就是失职,因此被雍正撤了职。雍正帝“贪能误国,懒也误国”的理念可谓正确。纵观古今政治领域,有个奇怪的现象,贪者中不乏能人、勤者,如著名的宰辅严嵩、和珅等人,廉者中也有庸人、懒人,如诸多两袖清风却也庸碌无为不为我们所知的官员。前者因为其贪腐的恶名遗臭万年,后者往往淹没在茫茫人海中而不为人所知。不可否认的是前者虽然贪腐,却也有所作为,业绩突出,对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者虽然清廉,但无所作为,业绩平平,于社会无大害却也无大用。我们平常往往对前者谴责较多,对后者缺乏关注,事实上后者处于“金字塔”的底层,占大多数,并且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其担当作为与否关系党执政的基础,不可忽视。
要想成为人民的好干部,作风正派和担当作为缺一不可。习总书记指出,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表现为不知做什么、不知怎么做或是缺乏“为”的能力和自信。针对这类干部,就要通过工作分工,明晰工作职责,落实具体责任,并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人员“在岗在行在状态”,解决“不能为”的弊端。
“不想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乏精神动力;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三是贪图享乐,缺乏奋斗精神,四是“老好人”思想在作祟,怕作为了得罪人。对于这类干部,要强化党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举措要创新、接地气,反对说教式教育,而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在选树典型方面,既要有远大的、崇高的目标,又要有贴近的、身边的榜样,以此坚定为官者的理想信念、激发其进取精神、增强其奋斗动力,助其克服老好人思想。
“不敢为”主要是因为如今政治领域条条框框、红线太多,担当作为难免失误,一旦失误随时可能受到党纪乃至国法的追究。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失误适当宽容,对于产生了较大积极作用的失误区别对待,广大干部在作为时就不会束手束脚、前怕狼后怕虎。应当健全党员干部的尽职免责机制,“失职追责”的同时不忘“尽职免责”,保护作为者方能触动不作为者。“一棒子打死”往往有失社会公平正义,也让作为者寒心。
在“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抬头的今天,如何杜绝负面影响,避免“逆淘汰”现象?那就要深刻分析“不会为”、“不想为”、“不敢为”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职责明确、人人皆会为;激励明显,人人皆想为;追责明晰,人人皆敢为,从而让“为官不为”者失去其位,让“为官作为”者占据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