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读后感
一转眼到村工作已经有8年的时间了,我也曾迷茫、失落过,更多的是未知与挑战,但每到此时,我的良师益友《中国老区建设》总能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她用质朴精炼的文字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让我在现实和历史的交汇中汲取正能量,不断明确职责,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谱写青春。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及老区诞生90周年,是设立老区节的一个契机。最近读到《中国老区建设》2018年第3期《我们的节日》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介绍了在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后,老区又成为了民族复兴的根据地。红旗漫卷,风雷激荡,从未在老区离去。同样的壮怀激烈,同样的可歌可泣,老区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热烈庆祝人民军队诞辰90周年之际,我们深知老区是一卷厚重灵魂之书,是一曲人类精神颂歌,任何赞美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设立老区节,才是我们表达对老区崇敬敬意的最好方式。设立老区节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用固定的时间,用特定的仪式和符号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队伍,以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征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烦恼和挫折,比如工作不顺利、群众的不理解等,这些算不得什么苦难,不要看得过重,应该摆正个人心态,向我们的革命先辈学习。晚清重臣左宗棠有付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心性修炼到家,道路自然越走越宽了。
坚定信念,沉下心来,把服务基层之根扎牢。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就要始终铭记当初的铮铮誓言,坚守选择,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中,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燃烧激情,奉献青春,放飞理想。克服“过渡”心理,把基层作为自我锻炼和成长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跳板。克服“畏难”心理,面对基层的复杂局面,要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挑战自我,而不是产生退缩逃避的思想。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把服务基层之根扎牢。
联系群众,融入农村,把服务基层之根扎牢。摆正自身位置,谨记自己的责任。主动热情接近群众,经常走到田间地头、坐在农家板凳上,喝群众递过来的一碗茶,与群众谈心交流,通过我们的茶风显示我们的作风,问其所需、问其所惑、问其所困。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够尽快地深入基层,才能够与基层群众心贴心,才能够赢得大家的爱戴与支持,把服务基层之根扎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革命先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体官兵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习总书记提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做农村工作的同志,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冷暖,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当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只有正视群众的诉求,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这样,我们大学生村官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休戚与共,才能在农村中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一旦离开了“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农村工作必然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做不长久的。
以上是我读《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后的一点心得体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借鉴和运用,争取能够取得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