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月下那一束晨光
本文作者:中铁一局谭帅 文秘网原创投稿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一段过往,或欢喜,或忧伤,有的我们可以摒弃,但有的却永生难忘!
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段过往是我偶然间听到的一段故事,之所以让我兴奋提笔,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真实,更多的是触动,是主人公用亲情延续的梦想。
那是一九九二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的凌晨2点多,一个小生命悄悄的来到了世间,在这个本已是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陕西武功小镇的老郑家又在此刻迎来了大孙子的到来。小郑的出生着实的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欢乐,在那刻仿佛所有人看到了黎明之前的破晓。故此郑爷爷也不再征求家人的意见了,当即为之取名为晨光,寓意老郑家的下一个希望。
由于生计的奔波,小郑的父母在其出生不久后便双双离家打拼了,照料这个大孙子的任务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肩上。从小跟着爷奶长大的他,对二老也就产生了深深的情愫。据他讲述,当时他们一大家子人同住在一个庭院里,虽然父母整日在外工作,但到了晚上总还是能够见到他们,然而小郑却已习惯了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田间地头,院庭树下,连睡觉也都是和二老黏在一起,以至于在他读初中之前想要个零花钱都从不会向父母开口,在他的心里,爷奶早已超越了爸妈。
郑爷爷为人生活朴素,对亲朋乡里也很好,无论村里边谁家有点大事小事,小郑总能在人群中看到他奔走操办的身影,自然而然的也就在村里有了很高的威望,但他唯一不能看到的就是小孙子在外受欺负。为此小郑回忆到,自己小的时候因为放风筝同村里的另一个孩子打了起来,小孩的爸爸来到之后,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把小郑打的鼻血直流,爷爷得知后,扛起锄头就去找那家大人理论,为此事他第一回和乡里动起了手,而后爷爷就告诉小郑:“挨打了咱不怕,但怕的就是不争气啊,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那时候就不会再有人欺负咱了。”
其实在小郑的记忆里,爷爷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汉子,但也就是这个连小学文化水平都不具备的关中老汉却一遍又一遍的给他讲了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水浒传》《红楼梦》以至于在过了这么多年后,里面的故事情节在小郑的脑海里仍感到记忆犹新,也就是这个老人成就了他的启蒙。8岁那年,新学期的教科书发了下来,小郑回到家中后却发现父母都不在,书本的名字谁来帮自己写?正为此事犯愁的他被爷爷看到了眼里,爷爷走到他的跟前,拿起课本呵呵的笑了起来,随即提笔在新书上写下了“郑晨光”三个大字,那个笔法强劲有力,就像一把尖刀深深的刻在了小郑的脑海里,哪怕到了现如今他仍在延续着这个笔法,那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种崇拜,但到了后来就更成为了一种思念的寄托了…
就这样,小郑在爷爷的关爱和照料下走过了几年快乐幸福的日子。读高中时,他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郑家坡,去了相邻最近的武功镇上读高中,虽然那时都已是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但在爷爷的眼中他依然是个孩子。每次假期回家的时候,村口老树下的青石板上总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等待着他,临走的时候还会有一个身影在背后凝望着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这个身影都一直伫立在那里。其实当我听到此处时,我深深的感受到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等待和凝望,更是爷爷的一种炙热无言的爱啊!随着爷爷年龄的增加,他的身体也不再如往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唯一的活动空间也就是在小院里了,参加工作后的小郑更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探望爷爷的机会,但唯一的变化就是不再能看到村口的那个身影了。为此每每离家之时,爷爷都会感到难过,几次说着说着眼泪就夺眶而出,这个已从西宝工务段退休的老铁路人在不舍过后还是不忘叮嘱小郑:“在单位一定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更不要丢了咱们老“铁”人的脸啊!”
这句话又像一把钢针一样深深的扎在了小郑的心上,为此他在单位上从不惹事,踏踏实实的工作。几年的积攒过后,小郑也渐渐的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2013年的春节他有幸回了家,也就是在那个春节里,他第一次为家里置办了些家具。爷爷这辈子都没有用过一件高档的家电,看着那阔气的沙发,崭新的电视、散着热气的空调,爷爷再一次为孙子感到了欣慰、感到了自豪!除夕的那天晚上大家伙坐在了新的沙发上吃着年夜饭,看着联欢晚会,一家人着实的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人群散去后,爷爷仍不舍得离开,摸着光滑的沙发,看着墙上的全家福,脸上流露出了无尽的爱,但造化弄人,这次难忘的春节也成了小郑和爷爷过的最后一个春节。2014年的3月,正在车站值勤的他听到了爷爷病危的噩耗,不顾一切的赶回了老家,但最终还是没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入葬前,他在爷爷的灵前坐了三天三夜,任凭谁人劝说都不肯离开,泪水哭尽了再流,鼻涕擦干了再来,微微的烛光下,小郑的心再也无法释怀!
月儿圆,月儿亮,月儿的故事在月光里流淌,月下的我不舍失神的听着这段过往,之后我们都没有再说话,只是抬起头静静的看着月光。周围的一切似乎也都已不在,只有爷爷的那句童谣还在耳边回荡:“大脑糖,大脑糖,娃娃吃了不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