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5

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

文章标题: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
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与利义,指道义。是一种精神信念和理想追求,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利,指利益、功利。义利之辨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大争论焦点。关于两者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有不同的观点。儒家旗帜鲜明地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关键时刻可以"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子孟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董仲舒也认为"利以养其身,义以养其心"。墨子认为:"义,利也。"墨子三表中,最重要的第三表是"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墨家认为"义"在世间万物的价值中,是最宝贵的;而"义"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利",是国家百姓的大利,即"义"也就是"利","义"、"利"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宋代程颢也有义利之辨,他认为:"大凡出义则人利。[文秘114网文章-http://www.wenmi114.com找范文,到文秘114网]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
虽然人有与动物一样的"趋利避害"本能,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高于"利"之上的"义",即不以"利"为最终追求,而以精神的高尚为最高追求;不是所有的"害"都一概回避,而是以"义"为准绳,遇到合于道义、应该做的事,就勇于去做。因此传统道德观视"义"为一种精神信念和人生的最高价值标准。我国传统道德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围绕"义利"关系的争论而展开的,因此,"义利之辩"的过程,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和缩影。
中国传统道德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受几千年传统道德的熏陶,国人崇尚以义为重,主张先义而后利,甚至在关键时刻能舍生而取义,见义勇为是体现义利之辨的精髓和典范。荀子说:"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也。"见义勇为,源于《论语·为政》。孔子也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应该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从另一方面讲就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民族气节,体现在个体身上,它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修为。古往今来,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英雄不胜枚举。古有义不辱节的苏武,守死不屈的颜真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有为抢救国家财产与大火搏斗而光荣献身的向秀丽,舍生忘死热血忠魂的郭钗等。他们为了民族大义和公共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性命,是舍身取义的楷模。
为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传统美德,匡扶社会正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市于1997年批准通过了《唐山市奖励和保护公民见义勇为条例》,对见义勇为行为给予奖励和保护。另外,为了鼓励倡导见义勇为,我市还专门建立了见义勇为奖励基金。所有这些都为弘扬正气、维护社会公平、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见义勇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重视义、追求义,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质,是民族精神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下处理好义利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是:人生在世,要以义取利、以利济世;平时不因"利"的诱惑而改变人格和节操;身处两难抉择时,应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甚至怀义去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强化了人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但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更滋长了人们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甚至有人见利忘义,为一己之私利而不择手段地弃大利(即义)于不顾。这既有社会的原因,更是自身道德修养欠缺造成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更应树立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良好风气,倡导人们的公德意识,引导人们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将义也即大利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传统的义利关系不只表现为大是大非面前的舍生取义,如为正义而牺牲、与歹徒搏斗、舍己救人等等,还表现在一般问题上的敢作敢为,比如抵制假冒伪劣、制止商家的缺斤短两、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等等。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折射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要是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了公共利益,将应该做的付诸了行动,就是"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这种传统道德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完美体现。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被历代所推崇的美好伦理道德。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风尚,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每一个公民都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以传统美德陶冶人们的情操、锻造人们的品格、塑造人们的人格,通过"德教"达到"修身",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观,这是保持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征文范文。



相关话题/散文诗歌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