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验交流材料
以下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领导干部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阅,希望能够帮到您!
为政以德、修己安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其核心就是倡导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为民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和必经过程,清廉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判断标准。为民、务实、清廉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为民是核心,体现我党宗旨的规定性;务实是基础,体现我党作风的规定性;清廉是保证,体现我党形象的规定性。为民、务实、清廉是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要求,对领导干部来讲尤要带头坚持坚守,不仅在思想上要强化认识,更要在落实中强力践行,始终做到为民必知民情、务实必重民需、清廉必护民利,以为民之心、务实之举、清廉之风,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事业,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最高价值追求。一、“为民”必知民情
“为民”必知民情。不知民情讲“为民”,“为民”则极易落空,脱离实际。知民情就是要注意了解和把握群众的喜与忧和困与盼,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心间,以爱民之心、近民之行、懂民之术,融洽干群关系,体现鱼水情深。
(一)知民情必怀爱民之心。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说到底是感情问题。“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人民是父母,爱民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手中权力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只有常怀爱民之心,才会心系民忧、关注民生、体贴民情,才会忠实践行“为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自觉做到心与民印、思与民想、苦与民忧、情与民融、形与民随。以爱之深、情之切、事之成、行之实,赢得群众肯定、获取群众支持、夯实执政之基。
(二)知民情必践近民之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自群众的声音最真实,来自群众的诉求最迫切,来自群众的愿望最淳朴,来自群众的意见最中肯。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决策是否正确、举措是否可行,最有发言权。“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近民才能亲民、亲民才能知民。践行近民之举,必须摒去官本位思想,放下架子,抛下面子,不摆官威,不说官话;必须坚持重心下移,眼睛下看,脚步下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实际行动体现执政为民。通过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零障碍”的交流、“零失信”的相待,用自己的心里话换取群众的真心话,用自己的好作风换来群众的好口碑。
(三)知民情必具懂民之术。善谋知民之策,需具懂民之术。懂民才能知民、知民才能敬民、敬民才能为民。要懂民就要善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学会运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心通气,体现着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善用群众语言同群众沟通,才能打开群众心结;善用群众语言同群众交流,才能听到群众心声;善用群众语言同群众倾诉,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要懂民就要甘拜群众为师。“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拥有着众多的财富和知识。甘拜群众为师,才会学到真功夫、听到真心话,才能更好地借民智、用民力推动社会实践。要懂民就要乐与群众交友。交友方能交心,交心才能懂人,只有同群众真心交友,才能走近群众、贴近群众,在交心相处中全面了解群众所盼所想、所忧所虑。
二、“务实”必重民需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做了不少事,看似风生水起,但群众“不领情”、“不买账”,甚至怨声载道,其中缘由就是其所作所为与群众所需所求背道而驰。
(一)务实之要在于满足民需。“务实”必须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只有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着力办群众最急需而自身又无力办的事,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因此,在践行“务实”的执政理念上,务必努力拓宽民意诉求渠道,多听民声、广聚民智,尊重民意、善待民心,急群众所急、解民众所忧,才能确保决策深孚众望、工作顺应民心、落实上下同力、结果满足民愿。
(二)务实之基在于联系群众。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无根”。是工作,还是做秀,群众最清楚,联系群众必须求真务实。一是在思想上要尊重群众。要坚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群众,不分贫富,一视同仁,把群众当亲人;坚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群众,不做官样、不打官腔,对群众显露真情。二是在作风上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要在“行”上多花力气,勤于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上,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安排时间深入基层,无论时间多紧都要抽出时间联系群众,经常接地气、闻泥香,用实际行动呼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所盼。三是在工作上要依靠群众。作决策脱离实际,决策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推工作脱离群众,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核心在于要摆正群众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确保群众参与决策、执行决策,让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在生活上要关心群众。关心群众须注重经常、注重平时,落实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刻,着力帮助其解决最烦心的事和最难办的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干部的真心真情。
(三)务实之效在于群众评判。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威信高不高、党委政府形象好不好,最终离不开群众的评判。从群众角度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确是衡量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由此可见,工作要得到群众好评,就必须在“务实”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大家在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时,要真正立足实际、围绕民需,坚持以群众的评判来衡量政绩。只有多做为民之事、多求利民之实,才能给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三、“清廉”必护民利
清者,明也;廉者,政之本也。“清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领导干部应恪守这一本色,正确用好公权。
(一)不以权谋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这是决定人心向背、政权兴衰、事业成败、个人忠侫的大是大非问题。为公,则人心向、政党兴、政权盛、事业成;为私,则人心背、政党衰、政权丧、事业败。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可促成人生价值实现,滥用会令人坠入犯罪深渊。对领导干部而言,在践行“清廉”要求上,应该始终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损公肥私。
(二)不与民争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群众路线就是实现和维护人民权益的工作路线,不允许与民争利。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不管那个朝代,那个政权组织,一旦与民争利最终都将被人民抛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坚持为民谋利、让利于民,不争民利,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来调动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不无所作为。在其位,谋其政,干部就要干事,当官就要为民,有位就要有为。一份权力,一份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要为民做的事就越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不思进取,即使不贪不占,也不会受到群众欢迎。要做到有所作为,就要在群众“最盼”上解难题,在群众“最忧”上想办法,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以好业绩赢取好口碑、以好作风树立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