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三农服务”工作站创新下访工作机制经验交流材料
乡镇“三农服务”工作站创新下访工作机制经验交流材料众所周知,镇是县举足轻重的矿业经济重镇,由于过去曾一度无序的开采,土地资源不断被占用和破坏,近年来矿山企业与周边农村群众的利益纠纷、地质安全隐患以及矿民生活出路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因此,如何维护矿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矿山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就成为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大考验。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组织领导干部带着案件走出机关、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本应解决又可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架起一座座党群政群“连心桥”。
一、创新机制,在“远”上下功夫
群众为何要上访?经过分析和反思,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认为,群众上访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群众在对当地政府不满的一种倾向,为什么不满?主要还是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没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当大事来做,考虑的问题基点也不是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群众虽然不满但又无处申诉,最终只能选择上访这一“两败俱伤”的道路。
“一定要变上访为下访,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从源头上减少上访!”县委、县政府指出,“各级干部都要扑下身子,深入乡村,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基于长远考虑,一改过去对干部传统的管理办法,通过创新机制与平台,先后在全镇11个村(社区)成立了“三农服务”工作站,要求全镇领导干部包括相关镇直单位的干部,于每月25、26日必须分组到各村(社区)集中办公,着力解决涉及当地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三农服务”工作站的成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使政府职能更明显地由管理型转变到服务型上,成为群众的“免费顾问”,让政策直达民心。
二、突出成效,在“实”字上做文章
多年来,在“三农服务”工作站这一平台上,镇各级领导干部的下访活动始终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在求真务实、真“杀”真“砍”上下功夫,确保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自成立以来,镇“三农服务”工作站干部既接待来访群众,又现场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纠纷矛盾,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汇报;将信访和服务关口前移,把大量矛盾消灭在乡镇和萌芽状态,并做好日常的维稳、计生、民政、安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三农服务”工作站已经先后处理各类纠纷20起,其中已经处理14起,6起正在处理当中。
例如,由于采矿而造成农户道路、房屋塌陷的现象在时有发生,高峰屯位于新洲塌陷区的村民房屋就是因为采矿而开裂,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此他们意见一直很大,各种赔偿诉求也一直持续不断。对此,和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与华锡集团协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对高峰屯进行了危房鉴定评估和地质评估,并在城区选址建房,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力争5月31日前完成高峰屯的搬迁安置。此外,为了说服村民搬迁安置,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村组召开协商会,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同意。村民纷纷表示:“政府办事处处为我们百姓着想,我们没理由不配合工作。”
三、统一协调,在“活”字上动实招
“毫无疑问,在市场条件下,领导群众的工作方式,必须从过去的行政命令转变为引导服务。”镇党委书记李希文的话,成了全镇领导干部的共识。因此,镇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参与“三农服务”工作站的相关工作,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灵活变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反映合理诉求、咨询政策法律的场所,也给基层党委、政府搭建了一个职能转变、服务群众、谋求发展的新平台。
例如,位于镇翁乐村芭芒坪屯的恒利冶炼厂,自正式生产以来,由于环保设施不规范,造成周边生产队农户的农作物被污染。当地群众多次要求厂方给予赔偿,厂家也私自与群众协商给了部分赔偿。但由于在赔偿问题未得到处理清楚之前,恒利冶炼厂于11月10日晚派车到厂内运输矿产品(铅锑合金),翁乐村生产队60多名群众把进厂的公路挖断,60多名群众搭棚静座,运矿车辆无法通行而被迫停留。为确保稳定,不让矛盾激化,镇政府立刻会同县有关职能部门派员到场调处,首先立即停止生产供电,只供给生活用电;其次要求厂方今后恢复生产并生产经济效益后,与群众妥善协商解决所受污染的赔偿问题。经过镇党委、政府的多方协调,目前企业与周边群众相处和睦,生产生活一切如常。
总之,正是通过“三农服务”工作站这一平台,镇广大党员干部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持续不断地深入群众深入社区、村屯认真开展调研,因地制宜地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