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九十年来党的建设宝贵经验
90年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很不寻常,积累的经验承前启后、十分丰富。
一、坚持正确的党建目标,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正确地确定党建目标,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目标正确,党的建设便可循着正确方向发展,党的领导就坚强有力;反之,党建目标不合时宜,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就容易出现偏差,党的领导就会弱化。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反动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确立了正确的党建目标,紧紧围绕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我们党才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进一步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与挑战,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符合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党的新要求,符合党的自身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明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重要法宝和强大动力。
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发展新要求。从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到开创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着重思想建党、强调制度建设,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提出党的建设“两大历史课题”,到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始终保持了党的生机与活力。
三、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们党历来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他指出,在革命队伍中,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强调要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用马列主义武装全党。他要求“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的情况和趋势”,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循。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邓小平多次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江泽民也指出:“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但遵循并不是教条,而是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坚持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