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推行农村警务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在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三农问题仍将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主要问题。农村和谐与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农村治安形势好坏是和谐农村的一个首要标志。当前全国正在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在新形势、新条件下,如何建立维护农村治安稳定的防护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我们公安机关当前面对的一个首要的紧迫任务。下面就推行农村警务改革,打造适合新农村的警务机制进行浅尝探讨。
无庸讳言,当前我国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的治安形势非常严峻,有的地方已经达到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非整治不可的地步。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要因素。客观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从贫穷的国家快速向小康社会过渡。国内外专家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国家的gdp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整个社会正处在从贫穷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激化,导致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中,特别是社会治安会处在一个不稳定期。具体典型例如巴西。我国当前正处在gdp达到人均1000美元时期,各阶层、团体、个人对利益的追逐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整个社会正处在利益重新分配的关键时期,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壁如在农村,以前丢荒无人理彩的土地、山林,由于经济发展造成升值,加上村民的思想从以前小农经济的追求衣食无忧向求富心态的转变,现在则变成了香饽饽,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土地、山林纠纷和宅基地纠纷。有个人对个人的,有小集体对小集体的,甚至有村对村、乡对乡、县对县的。以前以服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国家、集体的决定,现在则以个人利益为重,不服从国家、集体的决定,漫天要价,胡纠蛮缠,甚至激烈、暴力对抗,造成现在大量的征地、拆迁纠纷。在城镇,以前汗涝保收的工厂、企业,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企业重组、改制、倒闭,引发了许多的利益纷争。加上社会生活保障体制不健全,下岗职工、失业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无着落,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维护等等引发众多的社会问题。
主观上,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处在经济上追求高速增长而不计其他,个人追逐利益最大化而不顾一切的氛围中,一些需要坚持和加强的制度和方法没有坚持,甚至放异了。而一些要坚持不懈地禁止和打击的东西地放松了,或任其泛滥。壁如公民的法制教育,道德建设,不是加强而是放松了,仅有的也形同虚设。比如以前的违法分子公开处理大会,公判大会,到处张贴法院审判公告等做法,既有力地震慑违法犯罪,也对人民群众起到强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改革开放后,由于考虑到违法分子的人权问题,这些过去行之有效的手段取消了,但却没有其他办法来代替。壁如社会治安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城市扩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而我们对各种社会治安形势的针对性研究却未得以加强,甚至出现脱节的现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要求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研究投入,但目前却非如此。以某县为例,从1980年至今,社会生产总值增长近二十倍,财政收入增长近18倍,案件发案率增长近二十倍,而公安局的民警编制从八十年代至今还是维持不变。八十年代公安民警是满编的,而随着民警队伍的退休、减员,至尚缺编18人,至今尚存在只有2位民警的派出所。在经费投入上也远远无法满足当前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需要。在增加警察编制上,由于警察编制是由中央管理的中央政法编制,二十多年来无法增加一个警察编制。在录用警察方面,由于受财政困难制约,多年来虽屡次招收民警,却未有一次一次性录满编制额。而其他一些部门,有的干部职工整天一张报纸,一杯茶,下乡检查检查,其编制有增无减,人员满编甚至超编。从这些现状可以看出,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
正是由于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想、思潮兴起,交织缠绕,无法理清,对立法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致使执法活动受到各种影响。如执法与人性化问题,执法与对待弱势群体问题,严格执法与人权维护问题,依法行政与维护群众权益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平衡,在执法中就出现偏差。比如目前全国关注的“同命不同价”问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现实上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收入是不一样的,对事故伤亡人员的损害赔偿在不同国家,不同省市,农村与城镇居民的赔偿额也是不同的。最高人民法院12月4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但从理论上讲,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交通事故人员死亡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命不同价”就显得不公平。那么在执法上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比如在当前的征地拆迁等工作中,一方面是公共设施用地征地,标准是政策规定的,一方面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承包方高价索偿,而社会舆论大多倒向承包方的权益维护,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