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路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经验材料第2页
动,巩固和创建了省市文明样板路334公里,标美路676公里,打造精品旅游线62公里,完成了乐峨路、乐五路、新乐路、苏沙路、乐夹路等5条快速通道的绿化达标。以此为重点,推动了全面养管工作,实现了乐—峨路、乐—夹路、苏—沙路、峨眉山景区路等主要进出口通道“畅、洁、绿、美”目标。二是“保通工程”:完善和实施大中修烂路整治工程以及交通安全工程,自去年9月至今年10月,全市投入大中修工程的资金已达2130余万元,安保工程投入达到1300余万元,仅省道103线上就安装了波型护栏32公里;完成了s103线沙湾肖河口—马边县城路面改造、s305线大石桥—夹江黄土改造工程、s306线—峨眉天下名山路面“白改黑”工程、s306线峨眉杨村铺—射箭坪—峨边斑鸠嘴改造工程、g213线犍为沙嘴—岷江大桥改造工程以及苏稽—沙湾改造工程等。这些整治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行路难的现状,提高了公路的路面等级和舒适度系数,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全市经济进一步发展。三是“保障工程”:在保安全促养护的前提下,狠抓了养护机制转换,全市逐步建立完善了养护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在直属段现有机械的基础上,再配备综合养护车等机具组建了公路养护专业维修队伍--机械化养护维修中心。四是“管理工程”:向管理要效益,用制度作保障,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养护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强了全市公路养护大、中、小修工程的检查考核和管理工作,促进了我市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实现,使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和县道的好路率年年超过省市下达的指标。(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
一是稳步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公路管理工作健康协调发展。抓住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统一的改革思路,建立国省道以市为中心、农村公路以县为主、县乡分级负责的公路管理体制。县乡政府逐步把农村公路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创新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新机制,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实施机械化养护维修与日常保洁相分离,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购置高等级路面再生养护修补综合车、洒水车等机具设备,组建了机械化养护作业队伍,切实提高养护作业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转换养护机制力度,推进维修工程专业化、维护工程社会化,建立市场竞争激励机制,在大中修工程、危桥整治工程中衽严格的招投标制,提高了养护生产效率。四是确立改革要有利于事业发展,使职工得到实惠的指导思想,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路职工参加“三保”工作,为改革创造条件。
三、几点体会
回顾我市公路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是做到三个创新。
(一)坚持观念创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交通迎来了一次建设高峰期,市内几乎所有国省干线公路路面实现了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的改造,但事过5年,这些路面几乎全部破损,全市道路状况十分低下。这其中除了建设质量标准低、超限超载严重等因素外,“重建轻养”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养护工作严重滞后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彻底扭转道路交通的被动局面,市公路管理部门痛定思痛,认真剖析,查找根源,使思想观念逐步从“重建轻养”向“建养并重”,再到加大投入方向转变。一是充分认识公路建设就是创造财富,公路养护是保护财富,全力搞好公路养护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变被动养护到服务型养护,提升服务能力和养护管理水平,逐步实现道路水平实现安全、舒适、快捷、生态、人文的目标。三是加大养护投入力度,成立机械化养护中心,购买综合养护车等养护设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占领市场,逐步实现日常保洁与机械化养护相分离。
(二)坚持管理创新
市公路管理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养护队伍的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交通“一年一变、三年大变、五年巨变”的建设目标,结合公路系统实际,提出了“抓班子、强队伍、重管理、创亮点、树形象”的十五字工作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在公路系统开展全面大整顿,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强化管理,围绕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公路系统行业内部管理,提高业务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公路系统干部职工政治、业务水平,为全市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人力保障。
(三)坚持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一系列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市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奖惩实施办法》,实施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到桩号,责任落实到人头,路况考核由过去的定期考核为不定期考核,奖勤罚懒、严格考核逗硬;严格按照《市公路养护巡查制度》、《市公路养护病害修复时限制度》,对道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对病害实行限时整改。通过以上制度的落实,使全市道路养护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