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坚持“一推行四公开”制度
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
——在全省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宁波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实践,大力实施“全面推行干部联点驻村驻社区、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即“一推行四公开”制度),变下访为日常走访、变接访为深入沟通,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听心声、理情绪、建感情、化矛盾、办实事、解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干部走访群众108.8万户,收集各类问题50395个,征求意见建议38925条,化解矛盾纠纷31826起,办理好事实事31602件,落实帮扶资金4366万元,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大局稳定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注重机构网络健全。在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着力把健全机构网络作为急需解决的首位问题。一是在平台搭建上,我们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在市、县建立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在乡镇(街道)建立群工办,在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实现了全市174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二是在力量配备上,从全市各级各部门选派14598名干部直接进驻村组、社区开展群众工作,实行联点驻村、社区,并且一定三年不变。同时,把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组队员的通讯方式、办公地点和职责分工在晚报上进行全面公开,组织群众工作组在驻村(社区)发放便民联系卡200多万张。三是在制度约束上,为加强对驻村、社区工作组的监督管理,我们开通联点驻村、社区监督热线及电子邮箱,出台《公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工作管理监督暂行办法》,由纪委、督查室等单位随时抽查干部联点驻村和接听群众来电工作,对违反规定、敷衍塞责的由纪委对其进行约谈和处置,在制度层面确保群众有困难能够找到干部反映、有矛盾能够找到干部调处、有怨气能够找到干部化解。
2、注重机制制度规范。机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突出规范了运行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群众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群众工作督办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对基层群众工作站提出了“八有”标准,即有办公地点、有电话、有公示牌、有上墙展牌、有《工作日志》、有工作台账、有考勤登记表、有意见箱,做到规格样式规范统一。强化了责任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联点驻村工作人员,公开岗位职能,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纪律要求,同时对重大突出问题,由同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和群工办联合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健全了考评机制,对下派工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对联点驻村工作进行痕迹管理,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加强对联点驻村、社区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公布工作进展,并以此作为干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3、注重上下协调联动。群众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必须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建立了调度交办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施分级分流交办,联合挂牌督办。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党委政府以及市直、区县(市)直单位明确一名领导干部担任本单位民情联络员,专人负责代表本单位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驻村、社区干部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乡镇街道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乡镇街道切实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由区县(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区县(市)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组织调度。实施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联动,做到力量统一调配、工作协同配合、责任共同分担。要求各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统筹研究推进措施,交流共享成功经验,形成了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组织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人员、志愿者、民间协会团体等社会力量优势,投身群众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4、注重宣传示范带动。用先进示范、靠典型引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认真总结基层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