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探索第2页
设、为民办实事等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考评实行加分制度。根据干部个人或分管、从事的工作在全市的排名排类情况和获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区级奖励情况酌情予以加分。第四,上下结合,兼顾领导评价。领导评价指单位主要领导和市级领导对干部的综合评定,设置权重10分。评价分“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乡镇的单位主要领导评定,指乡镇党委书记和行政负责人对选拔对象的评定。市级领导的评定,指联系该单位的市级领导或分管该项工作的市级领导对选拔对象的评定。单位主要领导、市级领导对干部进行的综合评定各占5分,主要依据其分管或从事的工作在全市的排类排位情况进行。对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评定,由联系和分管该单位的市级领导及市“四大家”主要领导评定。对乡镇人大主席、政协主任的评定,则主要由联系该单位的市级领导、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一并评定。
第五,严格考核,做好组织评鉴。组织评鉴主要是市委对选拔对象的评价,设置权重10分。主要结合干部年终考核一并进行。市委考核组根据干部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社会满意度测评情况、党建工作情况和市委考核组综合评价情况等进行量化评分,定量考核。其中,被选拔对象近三年考核未在“称职”等次以上的,不列为提拔对象。
第六,差额选任,严格干部程序。差额选任即“四差额”。一是差额推荐。差额推荐一方面由所在单位根据拟任人选资格条件,按正科级、副科级、一般干部三个层次差额推荐,在“五评”量化评估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区分不同层次,再按得分多少,依据空缺职位1:3的比例差额遴选初步人选。然后把初步人选提交市委全会(扩大会)讨论,市委全会(扩大会)按照1:1.5的比例差额推荐考察对象人选。二是差额考察。市委考察组按照考察预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评价及形成考察材料等程序统一对人选进行考察。考察由考察组按照“同一标准、平等对待”的原则进行,具体做到了“五看五比”,即:看测评结果,比群众基础;看个性特长,比适岗能力;看素质能力,比发展潜力;看工作实绩,比政绩优劣;看社会评价,比品德状况。三是差额酝酿。考察结束后,市委组织部召开部务会专题听取考察情况汇报,综合评议分析,确定考察对象评价意见,并报书记办公会按1:1.5比例差额酝酿。书记办公会按差额一人或两人提交市委常委会票决。提任重要职位时,实行“5+X”征求意见模式,即市委书记分别征求市长、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四是差额票决。市委常委会在充分听取拟任人选考察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反响等方面情况后,进行无记名差额票决,最后确定拟任人选。人选确定后,再按程序研究岗位。
三、主要成效
实行“五评四差额”选任干部,打破了以往干部工作的神秘化,达到了选任制度更完善、选人质量更优化、选任过程更公开、干部群众更满意的多赢效果。
一是规范了干部选任行为。“五评四差额”引入了量化考核机制,综合吸收了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严格按照组织部门提出动议、市委全会初始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程序进行,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流程,环环相扣,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保证了选任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五评四差额”把过去的“少数人的专利”变成了现在“多数人的权利”的开放式选人,既增加了知人识人的准确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跑官要官现象。
二是激活了干部队伍活力。“五评四差额”选任干部,关了封官许愿的门,赌了跑官要官的路,破了熬官无为者的梦,为优秀干部走向领导岗位营造了良好环境,让能干事的干部上得来。通过“五评四差额”,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量化排序,每个层次干部都有多名人选供差额比较和筛选。选拔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重群众公认,凭实绩用人,真正实现了优中选优,树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工作上、干部上”的用人导向和干事氛围,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全市干部队伍带来了压力、动力和活力。
三是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在“五评四差额”选任干部的始终,20xx年,我市在第一次全市选拔干部时,先后有XX人参加初始提名,XXXX人参加会议投票推荐,XX人参加个别谈话推荐,向XX人书面征求了意见,干部选任过程及时通过相关媒体公开,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了更多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的机会,选用的干部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群众对这次选拔任用的X名乡镇党委书记和X名乡镇长满意度达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