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重大项目建设经验交流
用财政杠杆撬动项目建设
项目是生产力诸要素的集合体,是资源配置的依托平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2014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新宁发展,实现后发赶超,必须以项目为支撑。近几年以来,新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旅游标准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年间翻了两番,项目带动发展的成果在财政增收中得到充分体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仍是新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动力。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更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从而使项目建设反哺财政,更有力地推动新宁经济发展,财政部门大有可为。
合理规划政府性投资项目
一是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合理划分政府的投资事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在投资领域中的基础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政府应该把储备的投资项目进行梳理分类,政府性投资应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给企业和个人。为此,政府侧重于将一些有回报的项目规划好,放手让社会经济组织和个人来开发经营。减少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挤出效应,把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在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性事业的重大民生项目上来;同时,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准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降低财政支出压力,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二是加大本级投入。围绕全县“旅游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加大县级财政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的统筹集中投入,加大财政预算调控力度,把原分散、补助性质的资金集中使用,逐年增加财政预算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同时,每年挤出一块资金,通过预算调控,用于增加重点工程资金投入,资金向推动城乡统筹、保障民生和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等省市县重点项目倾斜。三是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做好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查,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工作,不断拓宽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思路,提高评审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效益性,要建立一套以强化时效性、准确性和诚信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机制,对于涉及全局性以及事关民生的重点项目,提早关注、提前介入,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搭建项目资金筹措平台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解决全县项目建设资不足的重要渠道,财政部门要发挥向上争取资金主渠道作用,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握十八大确定的国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教育医疗卫生、企业自主创新等支持力度和国家振兴十大产业规划政策的机遇,集中力量包装、储备一批具有操作性、现实性的项目,力争进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笼子”。及时掌握国家和省投放专项资金重点,有针对性的争取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向上争资“保民生、保重点、促发展”的要求,力争增长20%以上,争取各类建设资金4亿元以上。二是推进项目建设载体建设。产业园是招商引资的平台,是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全县产业园布局,使园区布局合理,增强发展空间。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投资、银行投放等多种形式,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园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预算安排的文化旅游和工业发展基金要向园区建设倾斜,并促成各部门重点建设项目向园区集中。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机制,提高招商水平,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同时要按照县委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决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扶持,奖励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中介机构、企业和个人等。
建立有效资金保障体系
一是发挥信用担保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担保资本的放大和滚动功能,通过组建担保性机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放大担保总额,解决项目对资金的需求。要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努力化解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二是大力鼓励社会投资。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门槛,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财政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多种方式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项目融资。项目建设资金除了政府投入外,要加大市场融资力度,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业务方式,通过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省农业银行贷款、国债资金、国家投资等多种途径,加快基础设施等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