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服务水平交流材料
提升审计服务能力和强化审计证据质量交流材料
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应培养的三种能力:
国家审计除了监督、防疫职责之外再就是服务,提升审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开发运用好审计监督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提升审计地位、威信和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因此,要更加充分的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更好的展现“审计推进国家治理”的新型职能定位,广大审计干部就应该努力培养三种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要努力培养政治和政策洞察能力。政治和政策洞察是一种敏锐、深透、能准确把握方向和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很多人常因这一能力的不足或积累不够,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建议提不到点子上,调研成果不突出,思想观念不赶趟。因此,审计干部要经常关注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形势和大趋势,认真学习领会上级下发的重要文件和政策制度的精神,常想落实之方,常谋发展之策,常思改进之路,常有服务之举,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政治和政策洞察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服务能力和建言献策水平。
二要努力培养学习和自我更新能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现象层出不穷,不断更新。审计工作的功能和特点,也决定了其不断与时俱进的履职要求。正因为如此,审计署及上级审计机关每年都将学习培训纳入了战略规划管理。各级审计机关为我们广大审计人员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选择最优的学习方法,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向实践学习,向审计对象学习,向社会大众学习,向发达国家审计机关学习。通过学习,拓展视野,借鉴经验,推动观念的更新、技术的更新、能力的提升和理论的创新。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和活动载体,激发审计人员学习和自我更新的热情,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要努力培养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贯穿在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包括调查、归纳、概括、分析和判断等一系列能力。审前调查、整理资料、撰写审计报告、推进审计整改、审计成果开发运用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出色的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来打基础、做支撑。在审计过程中,只有搞好调研和综合分析工作,才能使得审计工作常做常新、常做常好、常做常强化。提高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不仅有赖于思考能力和洞察能力,同时也和知识面、信息流及平日积累有关,而这些积累都是源于实践后,方才会高于实践。因此,我们要在审计实践中掌握大量素材,多写、多想、多练,按照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提出问题,摆出事实,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提供对策,写出精华。要在相互启发和思想碰撞中捕捉灵感,从丰富复杂的材料中挖掘出能概括全貌、带有规律性、触及本质的深刻看法。
四项举措强化审计证据质量: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为此,x县审计局在日常审计工作中,依据《x县审计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暂行办法》,采取四项举施不断强化审计证据质量。
一是做实做细调查了解,确保稳定可靠。调查了解是审计工作这一“高楼”的根基,必须稳定可靠。在开展每一个审计项目前,均要求审计人员全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定位、会计政策、业务流程、财政隶属关系、管理架构与运作机制等,经营性单位还要详细了解经营目标、市场供求和竞争程度、生产周期或季节性生产问题等基本情况和内控制度,分析其对审计取证的影响,确定审计策略,确保做到调查了解不走过场。
二是科学评估风险和重要性水平,确保精准可行。为进一步提高对审计风险和重要性评估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该局开展案例教学培训,着力培养各类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审计专业理论造诣较高、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娴熟的审计人才队伍,引导审计人员恰如其分地搜集充要的审计证据,不走弯路,不偏离重点,降低审计风险,确保精准可行。
三是严控审计程序,合理运用审计方法,强化微观控制。为力求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发性和合法性,该局要求所有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所有审计疑点,都要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进行反映和记录,并严格按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的要求,通过严格细致的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操作等方法,搜集和整理相关审计证据,对疑点进行求证和定性,确保经得起推敲和质疑,从而着力从微观层面有效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
四是注重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关键在“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抓手。该局坚持强化以学为先,不断提升审计干部“以学促干,以干兴审”的能力。通过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模式,举办财会、法律、计算机培训、廉政课等培训班,建立计算机审计小组等学习交流平台,并通过干部轮岗交流、上挂下派、后备干部培养等方式,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熟悉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