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经验做法
“组合拳”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农村改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广安的实际出发,应重点从五个方面突破创新,激发农村生产活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一是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步伐。确权颁证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只有权属清晰,才能保证权利落实,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各地应在理清各类权属关系的基础上,推进集体土地、林地、宅基地和农村房屋“多权同确”,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流转。
二是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在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在县、乡两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资源规范有序流转和高效利用。同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纠纷仲裁机构,具体抓好各类交易纠纷的调解工作,保证产权交易秩序,保障村集体、农户及业主的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慎重稳妥地开展农民耕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产权等的抵押、担保贷款,盘活农村闲散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柑桔、蔬菜等地方主导产业保险,增强农村产业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贴费、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合作社自愿联合组建联合社,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
五是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广安山地丘陵较多的实际,挖掘潜力,助农增收。在山区,多发展可以粗放管理又有较高收入的核桃、板栗、花椒等经济林木,既绿化、又增收。对丘陵平坝地区,适应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的实际,继续扩大粮经复合基地,推广机械化收种,按照一季粮两季菜种植模式,实现亩收万元钱。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品牌,坚持种养配套连片建基地,在适宜的地方搞农旅结合,同步增加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要进一步支持与培育品牌劳务,在提升劳务输出质量上狠下工夫,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