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服务工作经验交流
在改进作风中做好司法服务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八项规定”,上级党委、法院也及时制定了进一步改进作风的若干规定和要求。当前,结合基层人民法院工作实践继续开展好“四群教育”和“作风改进年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法院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追求新进步的必要举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充分发挥审判优势,更好地担负起保护、服务、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任,这应当是我们每一位基层法院干警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基层法院工作就全县整体工作而言,居于服务的地位。主要任务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建设、促进发展。要实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更新司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在履行好各项审判职能的同时,不断深化司法服务职能,切实找准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克服和解决在“转变作风抓落实”等活动中查摆出来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公正高效的法律服务。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全体干警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审判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开展审判、执行工作,尽最大努力追求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和谐性与一致性,坚决克服单纯业务观念而一判了之的做法。二是强化忧患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端正思想态度,以群众满意、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锐气,正确对待曾经取得的荣誉,绝不能在荣誉面前裹足不前。要放下包袱,积极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文明司法,正确处理好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司法权的有限性与当事人诉讼目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司法程序的严肃性与处理群体事件的紧急性之间的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四是强化和谐意识。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各项工作健康、协调、稳步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五是强化廉洁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严格遵守、执行上级党委、法院和本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经常性的警示、教育作用,做到警钟常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其次,要认真做到四个落实:一是把四群教育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牢群众观点。审判执行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方方面面,作为法院干警要勤学习、多实践,勇于不耻下问,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达者为贤”的思想,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争当“万金油”干部。经常向能者求疑解惑,谨防骄傲自满和“半瓶醋”思想。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判素质和司法服务能力;加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提高自然科学素质和认知纷繁社会现象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转变思想,改进作风,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法院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落实好改革创新、推进法院规范化建设的各项措施,为做好群众工作打牢基础。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在大局观念、为民意识、办案质量和工作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作风纠查,深入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要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调动和发挥自身潜能,认真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和漏洞,完善管理机制,改革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创建符合现代审判规律的科学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落实好司法服务民生工作,在保障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上尽职尽责。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家民族稳定和谐、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头等大事。要将视角放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来把握。进一步探索爱民、便民、利民新举措,坚持民生为重,切实保障民生,力求群众满意;强化司法为民理念,端正工作态度,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和联系,将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审判工作得失的一个重要砝码;进一步落实审务公开制度,在“阳光司法”中尽可能多地将司法实务方面的规定呈现给群众,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工作效率机制建设,竭力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将司法效率作为审判工作的价值取向,作为衡量审判工作的重要标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