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工作经验交流
突出优势 融入大局**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市城区大部,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共辖四个乡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乡镇办事处,**个村街,总面积390平方公里,人口38万,耕地26万亩,是典型的“大城市、小农村”格局。**区供销社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507人,其中在职139人,内设科室7个,所属公司6家,基层供销社5个。截至**年,社有资产总规模1.1亿元。
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两个体系、一个中心”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突出优势、融入大局,创新机制、开放搞活的工作定位,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提高服务带动能力和经济效益,整体实力、活力、竞争力正步入壮大提升的良性轨道。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利用,形成合力,让“新网工程”切实发挥最大效用
“新网工程”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中心工作,是赢得发展先机、获得市场空间、取得各方重视的关键所在。**的流通网络建设始于省社提出的“5553”工程,后融入“新网工程”建设,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干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建好龙头。发展农村流通网络,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不行,这是第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没有日用品流通企业,农资公司在改制后业务实际上也处于停滞状态。在缺钱少人的情况下,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企业多元化结构改造,我们想方设法将农资公司的业务重新扶植起来,使其重新发挥作用。同时,联合社会资本组建起鑫海达商贸公司,打破**无农村日用商品流通企业的局面。此外,烟花爆竹流通上,我们也针对原土产公司主业不突出的情况,将烟花爆竹业务剥离出来单独组建起新公司,并建起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鞭炮储备库两座。实践证明,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结构改造,供销社的业务重新建立起来,发展活力也得到了激发。二是用好网络。龙头企业建立后,面临实力较小,龙头作用偏弱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的方法之一是充分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我们的农资网点(大部分为加盟)有75家,但长期以来仅仅是发挥服务功能,在贡献效益方面几乎为零。生产资料公司决心打破“抱着金饭碗要饭”的局面,在建立起3家区域配送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区社协调,与各基层社和农资网点签订农资联营协议,建立起利益联盟关系,使公司、基社、网点各得其所,皆大欢喜,也使网络运营效率有效提升,农民在生产成本、商品质量上也得到了实惠,与厂家的合作也更加紧密巩固,从而有力促进了农资公司的壮大和农资网络的发展。如今,农资公司代理的农资品牌达200余个,网络覆盖率和经营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60%。此外,近两年来我们还着力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加以推进。物资回收公司充分利用行业协会这个载体强化服务引导,搭建合作平台,有力推进了系统内外回收网点以及加工企业的联合和合作,累计发展回收网点27家。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我们正积极运作占地达150亩的绿色回收市场,为整合壮大回收网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搞好服务。供销社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维系这一联系关键靠贴心服务。我们推动网络发展的另一方法就是服务增值,靠贴心的服务树立品牌、赢取市场。农资公司推出果蔬管理培训、农机具无偿使用、免费测土施肥、预约配送农资、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推行信誉卡制度以及重点村街和种植大户直营专供等20余项服务措施,并真正落实到位。鑫海达商贸公司通过20家直营店和设立精品专柜,将可口可乐、霞光纸业等一批知名品牌和名特优新商品引入农村。这些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贴近了农民需求,做到了农民心坎上,取得了赢民心、赢市场、赢赞誉的良好效果。四是用好政策。针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如何加以利用?我们的经验是用项目的理念对网络进行包装,争取政策支持,增强发展动力。我们在建设综合服务中心过程中,同时谋划建设了216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仓库,并依托仓库建起农资和日用品区域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照相关政策,对配送中心和流通网络进行包装运作,将其作为项目进行申报,争取网络发展壮大的后续资金,由于思路正确,其效果立竿见影。几年来,我们先后争取到“民心工程”、“新网工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等方面资金2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网络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农村流通网络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积极转变。**年,全系统累计向农民供应化肥9800吨、农药70吨、农膜90吨、籽种10吨以及农机具200余套,总价值达3000万元。
(二)求实求变,多措并举,让“农合联”体现真正供销社价值
“农合联”是供销社由目前体制格局向真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换的求变探索之路,是供销社体现价值和存在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