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作为家庭这个基本单元的载体,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基础层次。社区管理工作处在社会治理最前沿位置,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关键作用。笔者结合江西省xxxx市城市社区发展现状,浅述加强和创新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xxxx市城市社区基本情况
xxxx市位于xxxx北,总人口数61.1万,城区户籍人口约18万,辖3个街道办事处,设有15个城市社区。近两年,通过打造一批服务管理综合示范社区,全市城市社区整体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社区基础建设规范。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批社区无办公场所的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社区有自主产权的5个,由单位无偿供给的9个,分别占总数的33.3%和60%,目前仅剩1个社区还在租用办公场所。办公面积130平方米以下、130至300平方米之间和300平方米以上的占有率分别为26.7%、26.7%和46.7%。同时,加强社区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完成新建社区11个,标准化改造社区4个,大力推行指示牌、办公设施、人员着装等软硬件十个方面的统一。
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制定了错时工作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组建起党员志愿者队、文艺活动队、义务巡防志愿者队,为民办事服务常态化。每个社区划分成5-7个网格,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内“六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制,搭建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定期采集更新社区基本信息数据库,住户信息管理实现数字化。
社区干部结构改善。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每个社区配备干部5至7名,社区办公和干部补贴由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保障。加大社区干部素质能力培养,先后组织社区干部赴异地学习考察,集中参加市社区办与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社区干部培训班,并以街道办事处为教育培训的主体,每个季度开展一次集中轮训。
当前城市社区工作突出存在的问题
随着xxxx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与社会的新要求、社区居民的新期待仍然有不少差距,导致社区管理工作裹足不前的制约因素仍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突出表现在:
社区工作职能错位,社会管理主体难定位。不少社区干部感慨,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有些政府职能部门样样摊派,将责任义务不属于社区的工作强行转嫁,导致社区成为职能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面和落实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严重干扰影响了管理社区、服务居民、开发就业等本职工作的履行。而相关单位和部门没有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量要求社区的义务劳动,挤占了社区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增添社区经济负累。在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人口信息录入等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而且工作量大、时间要求严的工作,最后全部脱给落实到社区干部身上。社区干部抱怨说:“都把我们当成大学生高用了”。
社区服务功能缺位,社会管理创新难突破。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呈需求量大、依赖程度高的态势,一些社区服务规模、内容、水平很难适应居民的新期盼。一方面,有些社区干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社区是无钱无权的责任主体,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很难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管理最前沿阵地,社区仍处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应付任务阶段,很少有充足的时间、空间主动作为和创新服务。像在综治工作方面,社区投入很大力气化解矛盾纠纷,应对突发事件,然而尝试从源头预防减少矛盾纠纷的措施却屈指可数,社区工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
社区区域划分不合理,资源管理分配难调节。城市发展速度与区域调整未能同频共振,导致社区管理产生插花和真空地带,居民原本应享受到的社区服务严重滞后。部分新建小区地处城郊,长期未明确社区管辖归属,居民对此怨气较大。社区管辖范围调整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社区大小规模不一。例如市东门办事处一共有6个社区,其中2个社区人口仅有3000左右,其余4个社区人口突破万人以上。还有部分单位或企业管理的单位型居委会(俗称单位业委会),内有很多外迁业主因落户等问题,难以享受与本区居民同等的管理与服务。
社区队伍素质偏低,社会管理压力难应对。全市共有社区干部97人,从性别比来看,女性78人,占到80.41%;从知识学历来看,大专以上学历23人,占23.71%,高中(中专)学历64人,占65.98%,高中以下10人,占10.31%。从年龄结构来看,35周岁以下29人,占29.9%,36至40岁22人,占22.68%,41至45岁22人,占22.68%,46至50岁20人,占20.62%,51岁以上4人,占4.12%。这组数据客观真实反映了社区干部年龄和素质结构,社区年轻化、人才化、知识化人员难以留任的主要原因,还是工作任务与工资待遇严重不匹配,专业人才缺乏从事社区工作的意愿。
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社会管理合力难形成。政府拼命干,居民一边看。社区工作目前停留在行政化层面,主动深入居民之间开展服务性工作较少,社区公益活动少而单一,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同感低,对社区归属感不强,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管的热情不高,“社区是我家,建管靠大家”仅成了句口号。
加强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敢于破冰、勇于挑战,从破解制约社区管理工作的机制性体制性因素着手,用足用活社区优势资源,充分发动居民智慧力量,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和谐平安的新型社区,不断提升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科学定位,在理顺工作关系上动真格。一是要处理好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作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处理好社区自治管理与部门自我履职的关系。政府部门把该由自己管理的事情管好,不推给社区,积极为社区减负。对确需社区协助管理的行政事务,应要配套“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机制。三是要建立居民评议政府及部门机制。让社区居民代表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监督评议,对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提出需求,保障广大居民在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四是合理调整分布城市社区。从城市发展实际和管辖居民总数出发,及时新增设立社区、调整社区现有布局,保障每位城市居民社区服务权益,防止特大社区管不完、微型社区无事管的尴尬局面,平等均衡促进各个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以人为本,在提高服务功能上较真劲。认真贯彻落实《鹰潭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科学有效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一是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针对部分小城镇年青人外出发展多,小区常住人口呈老龄化现状,有侧重地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医疗卫生、商业、家政、物业管理等便民利民服务,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创造服务条件。以群众期盼什么服务就尽力提供什么服务为导向,努力创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条件,满足群众现实生活文化需求。滨江生态小区开展的广场舞比赛,居民热情高潮,人数与规模远超出主办单位和社区的预期,场面险些失控,虽然社区大力支持得到群众的认可,但同时也暴露出社区服务经验和保障不足等问题。三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充分利用市、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帮助和督促物业工作规范化管理,引导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开放服务设施,发动和鼓励社区成员之间开展互助性服务,建设“温暖小区”。
保障人才,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真功。一是要实施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提高社区干部待遇、建立工资自然增长机制和按工作业绩奖惩等措施,吸引一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中来。探索制定在优秀社区干部中招录事业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的优惠考试考核办法。二要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把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成员列入党校、行政学校培训计划。三要建立社区干部考评机制。制定社区干部德、能、勤、绩、廉、学考评体系,对社区干部进行年度和届期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以此优化社区干部队伍。
聚合力量,在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上出真招。一是要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让居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社区服务的受益者,更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自觉从我做起、自我参与、自我服务。二是示范带动。加强社区内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发挥“五老”人员的余热,开展体育、文体活动等小型竞赛,弘扬文明风尚。三是要群防群治。当前许多社区内小麻将馆人气旺盛,“黄赌毒”的直接危害文明小区建设,对此社区民警应加大走访力度,动员居民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形成警民联手的群防群治格局,创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和宣传工作,大力弘扬向善、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