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一、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群众关心、领导关切、社会关注,是天大的事,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食品医药产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餐饮摊点、农家乐等数量众多,多为个体家庭式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差,业态种类复杂,分布相对散乱,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低。
(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经营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三)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以我县近年来一些农村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为例,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辨别假劣毒害食品药品的能力较低,且容易受虚假广告误导,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
(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繁重。农村监管对象较为分散,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交通工具缺乏,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督检查频次较低,实际工作很难实现全覆盖。
(五)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高毒农药、禁用肥料、限用激素在种养植环节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专家义诊”等旗号向农村非法兜售假劣药械、保健食品,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基层群众。极少数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手段翻新,方法隐蔽,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农村更容易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重灾区”。
二、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食品药品安全,是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我们职能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的难点。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作为刚刚完成机构职能整合和人员划转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有诸多工作要去理顺,有各项指标要去落实,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理出头绪,如何有效去攻坚破难,切实肩负起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职责,让群众满意,就必须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不断学习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抓好食品药品监管。
(一)强化三项建设,抓基层、利长远。
一是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目前,我们的队伍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部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参差不齐。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确立“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大一线执法人员、专兼职管理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为此,作为领导班子要加大向县委政府汇报和县级部门的沟通协作,尽量争取人员编制、政策资金的支持,落实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使监管队伍与监管职责相适应;但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党员和干部则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并从中得到既能增强我们的监管能力,又符合基层监管实际的监管方法和举措。
二是加强监管制度建设。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事权划分,做到履职不越位,职能交叉不打架,相互协作,互补互促的监管链条。要着力探索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日常巡查机制,强化痕迹监管,切实做到检查一户,记录一户,查处一户,留痕一户,认真记录监管的全过程;督促食品药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进货销售台账查验制度,完善进销货台账管理,落实索证索票制度。
三是加强基层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基层食药监管机构,特别是新成立的基层所条件较为简陋,设施还很匮乏。缺乏专业的移动办公设备,无法在执法现场有效地进行证据固定;缺乏专业的快检设备和技术,食品药品监督排查工作开展困难;缺乏专用的执法车辆,辖区点多面广,难以落实和完成市场监管职责;缺乏办公电脑设备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工作战斗在基层尤其是监管工作一线的同志必须要克服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勤奋工作,用心监管,以弥补工作环境、条件之不足,从而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党政的支持。
(二)打造三个平台,抓统筹、利高效
一是打造应急管理平台。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制定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信息发布等配套制度,加快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监测预警与日常安全巡查,开展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有效应对、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尽最大可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是打造信息化监管平台。南部县现有食品生产企业41个,食品加工小作坊600多家,食品流通单位(含个体户)4000多家,餐饮单位2000多家(含小餐饮),涉药单位1500多家,且分布分散,总体水平不高。要对如此庞大规模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有效监管,实行监管信息化必不可少,这也是应对不断提高的监管要求的必然选择。要强化基础建设,建立更多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开展电子政务,将食品药品监管各环节录入监管系统,为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并科学地开展监管提供支持。目前蓬安等地正在试点餐饮、药店经营服务的全程视频监管,这为我们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我们也要探索电子办公系统,做到现场监管、现场录入,执法办案网上流程,推进权力网上公开。
三是打造投诉举报平台。我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挂牌在稽查大队,我们的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还不够响亮,群众知晓度还不够高。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这一投诉举报平台,力争把“12331”提升到和“110”、“12315”等一样的公众知晓度;同时,要切实加大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食品药品监管、协管人员维权调解和监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监管协管能力和水平。
(三)构建三大体系,抓规范、利监管
一是构建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食品药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是管理和控制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溯源体系,要以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监管为着力点,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自律为关键点,以强化社会监督为辅助点,以强化电子化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点,为食品药品打上电子身份证明,从而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初始管控;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入市备案制度,全面掌控食品药品安全的源头;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进销记录制度,构建系统的食品药品溯源链条;通过建立健全问题食品药品召回制度和下架退市制度,全面铲除问题食品药品继续流通的土壤。
二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体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县政府去年出台的我局“三定”方案明确要求,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内容,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药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立乡镇、食药监管所、食品药品安全监协管员联防联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乡镇、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同时,要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集中统一监管和食安办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强化目标考核,各乡镇、食药监管所、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要协同配合,共同担负起当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三是构建信用监管体系。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是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强化信用监督和惩戒,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建立退出机制,在食品药品行业内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全面提高食品药品行业自律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