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后感
2011年1月5日,我读到雷主编写的《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教师的浓浓情意,殷殷期盼,内心也为之触动。随之“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成为《中国教师报》标志语,“报中刊,刊中报”:特别报道,教学家、现代课堂、教师生活周刊等八大板块——每一个部分都是心系课堂、心系教师。“四化新风骨”(四化:新闻杂志化、内容专业化、服务精确化、风格独特化):——读每一篇文章,我已经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冲动。
跳出报纸,想我的课堂,想我的老师,心中有了目标,有了想法——虽然不能让中国教育因我而改变,但我可不可以改变这三尺讲台,这一亩三分地?
三十年的教师行程,我终于读明白了怎样才能实现我的梦想——用“情”成为“梦想”行程中的gps。
这个“情”就是我的教育情结与伴随我成长的《中国教师报》的教育情怀交融。2002年《中国教师报》创刊,我们一天天,一周周情系孩子——情系教师——情系学校。
因情而变,因情促变。认为是对的就立即去做,这样成本最少。《课改中国行》的连续追踪报道,那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令我这个专职教师不能不想:教育为什么要创新,创什么新,如何创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课改我写过《建构主义与辩证法》。李镇西校长的《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对教育特色的深层次思考,着实让校长们有了思辨的判断基准,我写出了《说真话,做真事——科学态度》。学习《新课程理念下育人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我们创建生活化教育特色学校,育人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创立了开放式书屋——“读书吧”,建设了“山外海”鱼池,开展了小树认养等活动,学生活动学生作主,请他们当管理员,让学生在服务上学习服务。以爱育爱,看到孩子们精心呵护小鱼、小树时,感觉真是花开无声。我们努力着用青春与汗水献给这春的事业,献给这阳光的事业,有什么事业比教育事业更伟大?
《课改路上,我们碰撞智慧》使我更加清晰地明白: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今天的不少教育者往往把素质教育的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方法、设备、考试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们需要教育英雄吗?》——当然需要。教育需要树立品牌,塑造教育英雄,将学校中的好教师向社会推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真正落实教育均衡。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教师,一定要具有五心: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帮助学生要热心;教育学生要耐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教学岗位要有事业心。我朝着这个目标,培养与引领。
《教育是什么》丰厚了我的感动之心:我看过一重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他却轻松地说:“我得的是懒病”!一个重病的人,能长久的挺着,一定是精神的力量,精神的追求才是最好的良药!那么,健健康康的我们,面对我们的时时刻刻,又怎敢怠慢!读两年来的《教育家周刊》,鞭策我快速地成长——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马鞍山市导师团导师、名师、从教师成为校长,以“健康、友善、体验、成长”为办学宗旨,我们探索着管理学校的管理模式:单位时间内的承包责任制;在单位时间与单位时间之间,实行滚动链接式管理模式;首发责任处理制——践行着实实在在的全员育人。
《每一天都是教师节》相信尊师的春天会更加灿烂,更加美好。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应该有怎样的精神呢?我想一个人一定要向上,向上,再向上。相信自己,永不放弃!但我们的心境是否更多地调整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谢谢您,《中国教师报》,您是我十年的加油站,又是我十年的增档器,更是我十年梦想行程的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