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妇联关于做好扶贫工作的经验材料
**县位于**省西北边陲,全县总人口67.9万人,农村人口57.5万人。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8.9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11.8%。,是**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县妇联通过驻村帮扶、教育培训和金融扶贫等措施激活全县贫困妇女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每年脱贫万人以上。
一、通过驻村帮扶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近几年来,**县采取领导联点、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方式大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针对**县山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比较多的特点,县妇联本着“将扶贫工作当家事办、将贫困群众当亲人帮”的理念,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搭起爱心桥,融合各类资源,通过爱心结对、社会捐助等对他们进行了救助,对特殊困难家庭及时帮扶。通过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向他们宣传党的扶贫帮困政策,帮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又看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温暖和关怀,激发了他们自我脱贫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近年来,由县妇联牵头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在行动”、“关爱空巢老人”、“走访贫困母亲”、“美丽茶姑”、“魅力桔嫂”、“巧妇靓家”、“星级农户评选”、“治家格言”等品牌活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2015年7月,**县妇联又联合县委组织部与点村维新镇**村村支两委一道研究建立了《**村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妇女之家创建,**村共有精准建档立卡户60户171人,党员33人,其中长年外出打工7人,在村党员有26人。全村有能力的19名党员和3名工作队员分别与贫困建档立卡户60户171人结成帮扶对子,并建立了联系台帐,帮扶时限为期3年。
二、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贫困妇女群众要脱贫必须要有产业作支撑,我县西北山区贫困群众产业主要以茶叶和养殖业为主,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技能素质差,农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都上不去。为此,**县妇联与时俱进,主动作为,把握山区特点,联合县扶贫办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通过培训充电、大户带头,资金扶持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种养技术水平,引领全县三十万妇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每年通过组织讲师团下乡培训、科技特派员驻村培训、选调人员到省、市、县培训等方式培训贫困群众3000人以上。并印发上万本柑桔、茶叶、养殖等方面技术手册发放到贫困对象手中,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如壶瓶山镇下磨山村村民杨琴玲通过培训后,回家办起了养猪场,年出栏牲猪达3000头以上,在她的示范带动下,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三、通过金融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
山区农村妇女信息缺乏,大部分贫困群众都存在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找银行还是私人融资都非常困难,久而久之,贫困群众就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成为制约发家致富的瓶颈。一是全国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出台后,我们主动作为,推出了“小额贷款、全程跟踪”的服务机制,为农村妇女创业牵线搭桥。通过协调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创业妇女优先放贷、简化贷款手续、延长放贷时间。通过建立诚信台账,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二是联合县扶贫办积极开展金融产业扶贫,由信用社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1-5万元的小额贷款,贷款没需抵押和担保,由扶贫部门按人均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对贷款农户进行贴息。此举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主致富的动力。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发放贴息贷款1621万元,惠及贫困家庭500多户,贫困群众近2000人,预计到今年年底贷款发放将达3000万元以上,扶持5000名贫困对象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