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企业发展
近年来,**区坚持“抓好非公党建促推企业发展”思路,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实现非公党建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抓党企融合,促政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一是紧扣企业文化。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帮助企业总结、提炼、培育企业文化,塑造先进的企业精神。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企业党员骨干进行培训教育。在全省首创个体劳动者党校,每季度举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每年举办一期服饰高峰论坛,每两年开办一期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先后选派200余名企业党员骨干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职业经理人商学院进行专题培训。
二是紧跟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党组织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确定党建工作目标和计划,设计活动载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将企业党组织阶段性党建工作项目化、具体化,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管理、同考核,助推企业发展。2014年,**区非公企业销售额突破300亿,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是紧贴企业实际。积极构建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互融合、协调决策管理的组织架构,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经营策略。推动企业将党支部、党小组和群团组织建在生产、营销、研发一线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一线得到贯彻落实。全区成立非公党支部217个,实现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
二、抓载体融合,促党建活力向服务活力转化
一是科学管理。发挥党建制度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员工教育管理、绩效考核、工作例会、重大事项报告请示等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管理。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参与建言献策的沟通协调机制,推行党群议事会、党企联席会、党员听证会等做法,通过党企的思维碰撞,逐步完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经营模式。同时,组建了5个非公企业“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引导“两代表一委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塑造优秀管理团队、规划企业发展思路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是结对帮扶。在全区开展“五联四帮三送”活动,即:五个非公党支部联系一个村支部(5十1),非公组织和非公党员一对一联系结对村贫困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帮扶对象,鼓励企业送资金、送物资、送岗位(技术),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改变结对村落后面貌,同时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发展阵地。全区不少企业将生产车间直接开办到乡村,仅龙泉村服饰加工企业就达到78家,解决了1200多名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是志愿服务。引导企业出资人树立“兴企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主动将服务民生、提供就业、热心公益、产业报国作为目标追求,在履行社会责任、反哺社会中彰显价值,推动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共赢。近年来,全区非公企业通过设立“光彩基金”、开展赈灾募捐、援建希望工程等累计筹措各类帮扶资金、物资价值5000多万元。
三、抓主体融合,促组织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
一是强化党员人才的培育。大力开展“三带双培”系列活动,通过“党带团”、“城带乡”、“老带新”,把党员培养成标兵,把优秀企业高管培养成党员,形成以党员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以党员为骨干的技术人才队伍,推动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目前,全区非公经济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党员228名,占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总数的14.3%。
二是强化党员作风的发挥。引导全区近2000名非公企业党员主动亮身份、做承诺,通过开展“争先进、做标兵”、“党员模范先锋岗”、“先进帮后进,党员带群众”等活动,确保重要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产生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示范效应。
三强化员工权益的维护。实施“幸福企业”创建工程,通过建立经营班子接待日、党员民生联系责任区、车间民主管理委员会等制度,优化工资福利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近年来,全区非公企业员工劳动纠纷案件同比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