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城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阅!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举措。长期以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着力培育支柱产业、不断改善城镇面貌、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肯定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到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式、重点、举措等方面尚还存有不足,需要结合实际,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进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统筹城乡发展。
一、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繁荣的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无工不富,实现经济繁荣必须强力推动工业化进程。立足发展实际,我县农业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快、增长后劲乏力。推进农业化主导向工业化主导转变,通过工业化逐步“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是解决经济增长不快和增长后劲乏力的有效手段。立足发展基础,我县县域经济已具备了实现工业化拥有的资源、资金、技术等关键条件,核心是转变发展理念,通过行政、市场、法律等综合手段加以引导和推进。一要转变发展理念。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经营企业化。积极用企业化的生产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下大力气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支柱企业,用市场牵龙头,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从而推进县内农业产业化全部由专业的企业厂家组成,达到工农一体、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目标。二是突出发展重点。要积极规划建设xxxx县中高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推进“猪-沼-蔬菜”和“林-菌-苗木”两个循环产业体系建设,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烤烟等特色种植和林麝、大鲵、林下养鸡等特色养殖为重点,推动农业经营企业化。率先突破生猪产业,坚持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围绕生猪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公司经营为载体,实现饲料供应专业化、籽猪供应专业化、生猪育肥专业化,着力在全县培育20户左右生产规模达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公司,并积极建立饲料加工公司、籽猪繁育公司、生猪销售公司、产品加工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生产有机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对农户坚持以养殖协会为纽带,与饲料加工公司、籽猪繁育公司、生猪销售公司建立利益链接机制,通过“协会+农户”的模式推动生猪产业发展。食用菌发展要在全县着力培育3—5户大型经营公司,采取自我经营与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实现经营规模和效益的新突破。同时,对苗木花卉、大鲵、林下养鸡等特色种养殖都通过组建种养殖公司的模式推进,通过建立科学的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蜕变。三是强化发展举措。完善工业化推进机制是加快工业化的根本保证。要简化农业化向工业化经营的行政审批程序,为农业企业化经营创造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要把企业壮大交给市场,着力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县内能人大户联合办厂,吸引外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来县内投资办厂、企业与企业间合作发展。同时,政府要积极通过项目扶持、税收优惠、金融保障、信息服务等各项举措鼓励、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化,推动农业化加速向工业化转变。
二、强力推动城镇一体化进程
城镇一体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从我县城镇的分布来看,主要聚集在沿河两岸、公路两旁,农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必须坚持以建立规模适宜的城镇群为方向,以完善城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着力打造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互相协调、相互补充的城镇布局,形成城镇象农村环境一样秀美、农村象城镇一样方便舒服的城镇一体化格局。一是切实完善城镇一体化建设布局。要立足县情,按照30年不落后、50年不落伍的要求,积极建立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建设规划体系,勾划出县城、集镇、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发展蓝图。结合宏观规划,制定每五年的建设目标,并逐年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城镇一体化有序推进。二是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进度。围绕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县城建设重点要抓好“一体两翼”建设:即改造老城区,开发文彩新区、建设上竹镇城乡一体示范区。改造老城区重点优化老县城功能布局调整,改造背街小巷,增强城市休闲空间,依托山水加强景观工程建设;文彩新区开发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强化与老县城的对接,完善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新区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竹镇城乡一体示范区要结合生态旅游建设搞好规划,并按规划整合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使之成为县城功能拓展区。通过“一体两翼”建设,县城做到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整洁有序,呈现崭新面貌。集镇建设重点完善街道畅通、水电供给、垃圾清运、污水排放、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提升集镇承载能力。同时加快乡镇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络,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新型农村聚集社区要抢抓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政策机遇,针对农户居住地的地理特点,搞好30户以上和5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聚集社区布局,根据布局完成建设规划,并明确需要配套的农村基础条件、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环卫设施、堤防工程等项目,通过捆绑项目、社会捐赠、财政一事一议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新型农村聚焦社区建设。同时,对已建成的农户进行统一风貌改造,打造绿色、包容、灵动的新型秀丽新农村。三是完善城镇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严格规划控制机制,所有的城乡建筑必须符合规划,对不符合规划未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开工建设,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推动城镇创建机制,着力搞好卫生集镇、环保新村等各项创建活动,强化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严格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综合执法,确保县城、集镇、新村干净整洁。
三、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进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建立党委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是明确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所以,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从而确定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促进社会进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正义、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概括为:改善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丰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建立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改善保障民生机制,优化教育、卫生、社保、民政救济等各种资源,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发展条件,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确保群众生活安定、和谐幸福。要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整合司法援助、行政执法部门、村镇组织的力量,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要建立文体活动开展机制,借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要充分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群众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要建立社会安全维稳机制,依托公安、安监、药监、消防等公共安全机构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安定和谐。三是提升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扎实推动社会管理工作。要建立领导组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群众代表的人力资源,组建组织协调机构,为推进社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工作机构,围绕民生改善、矛盾调处、文化服务、安全保障等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组建专业群众工作队,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工作,实现社会“网格化”管理,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