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家长学校建设问题经验交流
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先进儿童观和科学育儿理念,提高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推进社会化文明程度,**县**镇妇联近年来将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中重来抓,以制度、队伍、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基层家长学校的建设。**社区、**社区、**等一大批优秀家长学校,较好的发挥了连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等众多优秀家长学校教师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
一、主要做法
1、整合资源、注重基础建设。全镇以“有一支稳定的家教队伍、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定、有一个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案,有一处设施齐全的教学场所”为标准,采取“单独办学+联合办学”的模式分别建立家长学校。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儿童快乐家园、妇女维权站等阵地,解决教学场所问题,实现家长学校的阵地资源共享。依托基层村(居)委会、妇代会、社会组织、优秀家长代表等,建立组织网络,实现家长学校的组织资源共享。依托辖区学校、单位等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家长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
2、优化组合,注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是家长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决定了家长学校的生命力。该镇通过“在职教师+五老志愿者+大学生村官+专业人士”的组合方式,建立家长学校的教师队伍;通过定期召开教务会议,研究教学方案、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成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教学水平。二是注意学员队伍的建设。家长学校学员子女年龄跨度大、学员需求不统一,加强学员队伍建设是家长学校的重要任务。通过借鉴教育系统的分类方式,将学员按照子女年龄分层次分类别,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吸纳骨干家长学员进学校教委会,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内容,提升家长学校吸引力。通过表彰优秀家长学员、培树家教典型,全面展示家长学校工作成效。
3、灵活多变,注意教学成效。家长学校区别于专业教育系统的学校,课堂式理论式的教育已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镇妇联始终坚持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家长需求,通过量身定制专门的教学表,利用周末定期为家长“上课”,提升家长素质,改变家长观念。通过亲子教育,组织家长与孩子们进行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们同学习、同游戏、同交流,为构建和谐家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该镇家长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通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家长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较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1、“硬件”问题。**镇地处**镇,地广人多,42家村(场)服务设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基层受自身硬件和经费的限制无法建立家长学校(例如**社区、**社区), “一村(居)一学长学校”无法实现。虽然对条件较差、无法独立办法的基层我们采取了联合办学的方式,但受辐射面积大、学员分布广、经费短缺等限制,少部份家长学校未能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2、“师资”问题。家长学校是否能办好,关键看师资。目前该镇家长学校的师资主要是在职教师、五老、大学生村官和从事儿童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中大多是家教志愿者,人员数量有限,。家长学校的师资受制于志愿者本职工作和热情,导致家长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僧多粥少”的现象十分严重。家长学校开展较好的村(社区)基本集中在学校对社区支持力度较大的地方(例如**、**),远离学校的村(社区)特别是村家长学校难以拥有达到教学要求的师资。
3、“生源”问题。**是教育大县,**镇是**镇。全县优质学校、家教机构集中在城区。据悉,各学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在校设置了家长学校。城区适龄儿童不同程度地在家教机构等地进行培训。城区家长的信任度和攀比心,造成他们倾向于学校和非社区家长学校的机构,加之基层无法采取有效行政手段,城区家长学校“生源”难以集中。除部分城中村之外,其他村又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多、留守家长少;在家家长爷爷奶奶多、爸爸妈妈少,农村家长学校“生源”无法集中,即便是硬件条件较好的大桥村家长学校,也因生源问题开展活动明显少于城区的学长学校。
三、下步打算
1、多渠道推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镇妇联作为创建社区(村)家长学校的责任主体,将多渠道推进各(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协助基层解决家长学校在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教育、卫生、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承担做好家长学校指导和服务工作,经常选派家庭教育优质师资进社区(村)开展讲座、咨询、交流等服务工作。
2、分层次扩大家长学校社会影响力。镇妇联将牵头相关部门对已建立的家长学校进行科学评估。对已规范运作的家长学校督导其正常开展教学,鼓励特色办学,推荐参加县市省级示范村(社区)家长学校评选。对已成立家长学校但教学活动较少的,要采取自查方式,寻找存在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