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
下面是我们网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材料供大家参阅!
近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笔者认为,结合柯桥区南部山区实际情况,在扶贫路上应做好四步。
一是精准扶贫,整村致富。习总书记说过,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不仅是政策严与实贯彻的坚实之基,也是每一块“短板补长”、迈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精准扶贫就是做好“明细账”,将扶贫计划从镇到村、由村落户、经户及人,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避免“画粗线条、搞一刀切”,避免低保数据来自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扶贫需化整为零,致富却离不开合零为整的“全镇铺开、整村推进”。一个地区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风土人情、优势资源。避免“原子化”的各自为战,提取好全区域的“公因式”,将优势转化为强点,将强点聚集成产业,激活致富内因,培养内生致富能力,从而带动个人水涨船高。
二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当前的扶贫离不开政府财政、帮扶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对偏远山区地区来说更是如此。2016年农业税费改革后,一旦村内没有企业、合作社,集体收入就缺乏稳定来源,只能靠土地等固定资产出租获取资金。结对帮扶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对扶贫的最基础支持,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城乡和谐共生的最直接手段。当然扶贫除了“鱼”更重要的是“渔”;除了“物”更重要的是“路”。发展之路的关键是从具体情况、环境因素、产业特点等入手,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措施,例如,金融扶贫、劳力转移、移民搬迁、异地置业、产业扶贫等等,将帮扶被动“输血”转化为贫困地区主动“造血”。
三是教育优先,阻隔贫困。习总书记提到,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扶贫先扶智,治穷先重教。发展教育是脱贫的根本之举,实施教育扶贫开发,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基础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脱贫致富的能力,有助于贫困地区经济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助于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贫困地区可以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例如采用“联合办学、定向就业”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做”施教,以“做”评学,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实践的高度融合,并在教育完成后安排对口岗位就业,从而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
四是绿水青山,持续发展。习总书记说过“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扶贫路上不能再走具有惰性、惯性、任性的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帮扶路上使用先发展再治理的模式不仅成本高昂、代价巨大,效果也未必理想:环境污染了,经济却没有上去,人口更多地逃离,形成不可逆的破坏。同时,我们应厘清思路:目前更多百姓从“盼温饱”转变成了“盼环保”,从“求生存”转变成了“求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是贫困地区相较于城市发达地区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扶贫之路不应使经济凌驾生态,而更多地是利用环境资源,打好这一手“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