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开展了“班级自主管理创新研究”课题。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研究、实验,初步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实施本课题,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班级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我们在课题组学习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班级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探索实践,敢于标新立异。加强教师指导,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二、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班级管理氛围。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自主管理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力求上进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管理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管理潜能,进行自主管理,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空间。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堂上也可以拿出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管理,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和指导。
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学生看作班级管理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六年级,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有较强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为了搞好班级卫生,我在班会课上要求大家想办法解决。学生议论纷纷,最后我提议:把垃圾分类收集起来,再卖给垃圾回收站。此言一出,学生立刻献计献策,有的说买几条编织袋,有的说劳动委员负责管理,大伙全员收集,班长管理卖得的钱,各小组长监管。我问大家那钱做何用场,大家都说做班费。我表示非常赞同。之后,学生再也没有乱扔纸片易拉罐奶瓶的现象发生了,而是处处留心,自觉遵守。一学期下来,垃圾卖了一百多元钱。元旦,班上又自行举行了联欢会,他们利用这些钱买了窗花,彩练,把教室布置得跟华丽的殿堂一般,还邀请好几个老师参加了新年联欢会。第二学期,他们除了班上开销外,还把结余的钱买了学习用品给了班上几个最困难的学生。
一年来,学生既养成了自主管理卫生,不随手乱扔垃圾的文明习惯,又学会了理财,还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自主研究的主人,怎样当好自主研究的主人。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让学生清楚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让学生明确研究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研究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研究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三、积极探索研究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本课题组各教师的研究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研究性班级管理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管理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管理、主动探究,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方式、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等管理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这种氛围在“一言堂”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的班级管理要允许讨论,允许实事实办,联系班级实际,甚至允许有争论,有保留意见。倡导研究性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和生活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本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班级管理的实践者,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我们把班级管理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班级管理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管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班级管理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其次,从研究形式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研讨管理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研讨的形式进行研究,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全班交流过程,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知,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管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管理、感悟管理、领会管理。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自主、创新、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自主创新研究的途径。在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独立解决问题,这实质上就是创新。为了实现“自主管理”的培养目标,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兴趣,发挥特长,循循善诱,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努力创造条件,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寓兴趣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地开展了集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研究兴趣,使学生乐研、勤研、会研,有创造性地研,进而达到“以研为乐”的最高境界。寓能力培养于课外活动中、寓创新培养于社会实践中。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