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经验交流
财政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且具有政策专、数量多、投资小、内容散等特点,监管点多面广,如何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xx县扶贫办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着力长效监管,扎紧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笼子”。
一是坚持项目建设程序。完善项目库储备、申报、审批运行机制,实行财政专项扶贫项目“村申请、乡(镇)审核、县审批、市备案”的管理程序,建立年度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库,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专项资金以后,再按照资金整合的要求,对申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规模等进行确认,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审批后予以实施。二是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除雨露计划、“一户一策”等直接补助到户的资金外,其它项目全部纳入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范围。对采购限额、采购方式的选择和执行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纳入统筹范围的财政资金项目建设类均由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执行政府采购程序,不属于农村集体三资交易范围。三是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出台《xx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制定4类xx条考评细则,实行百分制量化打分,重点考评扶贫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资金拨付率、项目资金公示公开等内容,县政府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绩效考评奖励资金200万元,用于奖励考评结果为先进的乡镇,奖励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
二、着力从严从紧,建立健全立体化监管体系。
一是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坚持“部门主管、乡镇主体、权责一致”的原则,县扶贫办负责指导项目申报、下达资金计划、开展监督管理,乡镇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检查、监管和验收。规定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乡镇自查验收率必须达到100%,并将验收情况以乡镇政府文件报扶贫办,县扶贫办实行随机抽查验收,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项目限期整改,明确复查验收时间重新组织验收。二是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严格执行项目申报前期调研、民主评议、公示公开等程序,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通过开展“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动群众自主选择、申报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和管理,探索xx脱贫新模式。在每个贫困村树立固定公示牌,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直接公示到村民小组,开展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及工程项目建设专项治理、运用大数据监督检查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等工作,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强化扶贫项目资金“高压线”意识。三是完善考核督办机制。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开展定期专项督查,并纳入县“两办”督查室每季度综合督查,将捆绑其他部门的项目资金统筹纳入督查范围,结合历年资金审计情况,实行边督查、边反馈、边提高,督查结果在全县公开通报。每年适时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专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四是明确资金拨付办法。扶贫项目由乡镇验收合格后按进度拨款,其中到户项目必须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所有项目验收必须由项目业主、乡镇纪委、财政专管员多方参与并签字。对未及时拨付的项目资金予以收回作出了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
三、着力精准实施,发挥扶贫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一是以科学的规划保障精准。以xx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规划、武陵山扶贫攻坚xx片区规划为龙头,结合实际制定了《xx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指导47个重点贫困村分村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实行项目围绕规划定、资金跟着项目走,实现了资金整合与扶贫规划的高效衔接,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以制度设计确保精准。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到户政策设计,使扶贫方式由粗放向精准逐步转变,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一户一策”项目,每年安排一定额度资金,按照4000元/户的标准,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20xx、2018连续两年每年切块安排“一户一策”项目资金2000万元,直接扶持5000个贫困家庭脱贫,打通了扶贫项目资金直达农户的“最后一公里”。三是以利益联结机制保障精准。对于金融扶贫以及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施的扶贫项目,督促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带动脱贫协议书,将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或间接瞄准贫困户。金融扶贫贷款贴息以及项目资金拨付必须依据市场主体带动特困户脱贫的效果确定,经严格验收后予以资金兑现。四是以严密的组织实施确保精准。狠抓精准扶贫项目到户到人落实,通过“一册一会一访”将精准扶贫政策及项目资金落实到户,“一册”即按照“字体大、话语简、配漫画”的要求,编发政策一本通xx0000册。“一会”即县乡村层层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15000人次。“一访”即8000名帮扶干部一季度走访一次结对户,重点任务是帮助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