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精气神经验交流
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决定着一个部门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
一、新形势下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消极性因素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对于净化政治生态、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带来了显著变化。但是随着“四个全面”的深入推进,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对干部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现阶段干部工作呈现出了新特点、新问题。
一是“为官不易”的消极心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自上至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而,对干部严要求、严管理、严惩处,社会上出现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的消极论调,部分干部把“干事”当作“出事”的原因,觉得干得越多越容易出事,以消极“应付”的心态开展工作,从而“为官不为”。
二是 “负荷过大” 的负面压力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各项改革事业的“攻坚期” ,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干部队伍普遍反映压力较大。同时,新常态下 干部在生活、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需要造成 的晋升压力、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与此相对,却缺乏相应压力释放渠道和手段,干部关怀激励的有效措施相对较少,影响了部分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是“能力不足”的力不从心。 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对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干部在思想认识、工作方式、行为模式上也面临深刻转变,不但要求干部具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能力,对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等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力不足不能为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二、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提升精气神的工作实践
一个地方的发展,各项事业的成功,党员干部是第一推动力。做好干部工作,就是要健全完善教育引导、调配交流、能上能下、激励关怀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的精气神,从而集聚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加强教育培训,从思想上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一些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思想困惑增多,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干部存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不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思进取,甚而为官不为。解决好这些问题,要从思想教育入手。 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用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用党纪党规要求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看齐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是要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在其位谋其政,扎扎实实做出一番事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是要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 围绕生态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干部专业素养。同时,教育引导干部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干事创业。
(二)正确选人用人,从导向上激励。 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用人导向是关键。要始终坚持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严格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选人用人,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张掖市在实践中,重点做了这三方面。 一是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 突出担当尽责要求,大力选拔使用政治坚定的人、不用投机钻营的人,用为民办事的人、不用避事耍滑的人,用作风扎实的人、不用贪图享受的人,用廉洁自律的人、不用以权谋私的人,真正把那些党性强、有魄力、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干事创业上。 二是重点使用“四方面”的干部。 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旗帜鲜明地使用一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服务企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有突出贡献的干部,激励干部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奋发有为、展现活力。 三是增强干部工作的计划性、统筹性、主动性。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及早介入、及时解决,积极回应各方面诉求,统筹把握干部工作全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干部的进退留转。教育引导干部对个人职务晋升不要太过主动,以有为争有位,避免产生浮躁情绪。
(三)注重调配交流,从整体上盘活。 干部队伍如果不进行适度的调整交流,必将是一潭死水,会失去生机活力。必须加大调整交流力度,促进干部新老交替,盘活用好干部资源。 一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从张掖市的情况来看,年轻干部储备不足,20xx年底,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的仅占xx.8%,45%的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中没有“70后”成员。按照合理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模型,41-45岁的应占20%为宜,张掖仅为12.9%;40岁以下的应占10%为宜,张掖仅为xx.9%。要切实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思想,大力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在干部队伍中产生“鲶鱼效应”,激励各方面干部担当作为。为此,提出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重点培养使用一批“70后”副县处级干部和“75后”特别是“80后”正科级干部,促使县处级干部主体年龄逐步由“60后”向“70后”转变。 二是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在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也要注重统筹使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注重发挥那些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得力、年龄偏大干部的作用,让各年龄段的干部都有奔头、有干头、有劲头。 三是推进干部交流。 一个干部如果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就会产生惰性,工作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进而丧失进取心。必须严格落实干部交流 相关 规定,促进干部交流制度化、常态化。要 突出“一把手”和重点岗位干部的交流,让关键岗位上的干部不断焕发活力。探索县区与市直部门之间干部的交流,推进民族地区干部跨区域交流,既培养锻炼干部,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四)推进能上能下,从机制上倒逼。 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还必须采取倒逼的手段,通过“能上能下”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推动形成“下”的常态,促使干部“以有位争有位”,激活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一是下之有据 。 认真执行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明确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标准,公平公正公开操作,让“下”的干部心服口服。加强干部日常分析研判,切实筛查出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不在状态、混日子、不给老百姓干事的干部;发挥考核的“定期体检”作用,重点考准考实“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干部,作为干部“下”的依据;对新提拔干部进行跟踪回访,深入了解履行职责情况,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进行调整。 二是下之有力。 在 严格执行干部到龄退休、任期届满离任等制度规定,推动干部正常 “ 下 ” 的同时,严厉督查问责和组织调整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 不担当 不作为、作风上不实在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以坚决的执行力激发干部危机意识,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下之有路。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既认真严格,该下的下,又平等对待,妥善安排。要充分体谅和理解干部承受的压力,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新的岗位上追求新作为。
(五)主动关心关怀,从感情上呵护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地工作。为此,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关心关爱干部。 一要积极探索完善容错纠错机制。 人的创造性受外界世界的制约,更受人的主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支配。这种创造活力的释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差错,特别是 改革过程,充满了风险和挑战,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要 建立和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进发展的无意过失, 出台 相关免责办法,鼓励创新、 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让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敢于创新,使全体党员干部都有一个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 二要帮助理顺工作关系。 所谓“宝剑劈柴不如斧,骏马耕田不如牛”,发挥干部资源最大效益,就是把合适的干部用在合适的岗位上,用其所长,人尽其才。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干部因性格、阅历等因素导致工作关系不协调或岗位不合适、自身作用难发挥。对此,一方面要做好干部思想引导工作,帮助干部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另一方面,必要时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安排,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三要重视解决干部实际困难。 要经常深入干部中间,了解干部实际困难和思想困惑,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干部安心、暖心、舒心。诸如,落实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解决好基层干部长期两地分居等现实问题,督促执行干部带薪休假制度,重视干部健康工作,等等。这样,使干部始终心情舒畅、充满激情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