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理论体系中汲取讲政治智慧经验交流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即将走过68年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正在一步步实现。取得这些成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共产党的主体性,时时刻刻讲政治。共产党以一种“类宗教”的组织形式,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建设积累出“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使中国成为具有强大动员组织协调能力的现代民族国家,循着不常不断、折中损益的独特轨道前行。
一、讲政治理所当然
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仍然需要直面生死的危机,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的改革任务前所未有。党的领导作为核心制度仍然面临着官僚化带来的代表性危机和主体性销蚀带来的正当性危机。现在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革命深度重塑的政治形态大时代,党的领导如果不能在新时代作出调整和适应,不能坚持好本质属性,要么成为僵化的官僚机器,要么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当改革开放带来的彻底务实主义引起的党的主体性迷失、人民性缺乏、正当性下降时,重新拾起意识形态的武器非常有必要。共产党最强大的意识形态武器就是“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党员在意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基的前提下,重新激活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高举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旗帜,继续引领中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
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逐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初始力量”,党的建设不可或缺。而要实现这一通过党的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建设的目标,就要求共产党必须旗帜鲜明的将自己区别于西方政党那种遵循工具理性、科层制进行治理的技术官僚代表,特别是现在“逢进必考”带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增多的情况下,不能自降为代表特定利益的政党。党必须时刻保持并坚定的作为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和政治觉悟的政治主体,在长期执政和全面改革过程中始终不能遗忘、偏离、甚至背弃初始的理想与信念。
党员干部讲政治,是理所当然的,在入党时都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要“遵守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在日常中就是要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人。
二、经典理论体系提供支撑
讲政治总来的说是一个态度问题,是对事情如何思考、如何看待、如何处理的一个态度,但说到底,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意识形态更多是来源于共产党的经典理论体系。从经典理论体系中汲取讲政治的智慧,应该成为“两学一做”的题中之义。
党的经典理论体系所进行的意识形态的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党员队伍提供政治标准,落在实际操作层面,必须具备当下的可实践性,并通过干部的言行,展现当下与未来愿景的关联。一旦意识形态的底线被突破了,党员干部队伍就会鱼龙混杂,讲政治的领导力就会被大大削弱。有的人认为,党在对社会文化、党员思想上的领导权被削弱是丰富了社会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百花齐放,但这的的确确给了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捅破了党员思想自由化的窗户纸。党员思想一旦自由化,就会不听指挥,这里说的自由并不是阻碍主观能动性的自由,而是自由散漫的自由。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取得成功,经典理论体系功不可没。我们一再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革命时期,正是靠着“毛泽东理论”取得了领导的权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需要保持和加强一个历久弥新的党的历史延续性和统一性,必须要确定党员共同阅读的经典篇目,通过这些经典篇目的阅读和解释,不断创新出可扩展的新语言并总结出历史经验。
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中既有可实证的部分,也有不可实证的部分。我们要求党员讲政治,对这种意识形态的要求,最后检查落实的时候,也只能看到实践效果,一旦“讲政治”投入实践当中,可实证的部分能够被很快证明对错,形成氛围;不可实证的部分则不是简单对错的问题,主要是建立在话语权的表现形式和受众理解能力的问题上。特别是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无差别时代,受众的环境、理解能力等已经发生了变化,表达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无论怎么调整,都必须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经典理论体系。但是我们现在更多的关注了怎么“调整”,比如反复强调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这的确降低了教条主义对理论创新的干扰,但是如果对经典理论与新的实践之间的关系不加以解释,不去回答党员和群众提出的“我在哪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类问题,就会造成思想状态的迷茫,历史虚无主义和机会主义就会在党员干部中流行起来,不知何为共产党的政治,也就谈不上讲政治。
三、以结合点促进三统一
从经典理论体系中汲取智慧,绝对不是守旧,也不是在故纸堆中寻找生机。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凡是成功的经典理论体系,都是解决了保持历史延续性和与时俱进的张力问题的体系。所以,我们要在尊崇经典理论体系的同时保持解释、实证、实践三者的有机统一,我们重新阅读这些“古籍”并不是消极的守成,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反过来,也只有在明确未来方向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应从这些经典中汲取哪些养分和智慧。所谓的“古籍”,不乏有历史上的经典文献、世界历史上的经典文献,以及最关键的党内不同时期的经典文献。只有在对党内不同时期的经典文献上实现解释、实证、实践三者的统一,才能实现对其他两种文献的统一,而文献解释工作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提出者、指导方针的制定者手中,必须保证对文献解释的权威性和统一性,只有这样思想才能统一,讲政治的原则才能明确。
经典理论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同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同时进行,因为对经典的阅读与解释能够不断明确和坚定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所获得政治共识,这实质上是对党员设定了一个明确的政治标准。我们说讲政治,对于“政治”是什么、怎么“讲”,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就是政治共识,政治共识越清晰、政治标准越明确,“开展党内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有更加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做到以政治纪律约束党员干部。
从党的经典理论体系中汲取讲政治的智慧,必须找到结合点,经典理论体系的制定、解释者必须对党员干部实践中的疑问作出回应,党员干部必须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来丰富经典理论体系,两者之间要谋求一些结合点。如在党组织的日常学习中添加经典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单位考核选拔、培训等方面提高经典理论体系的比例,因为经典理论体系本身就是为治国理政所准备的,也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标准;在经济工作开展、与社会各界接触中将经济交往和理论交往相结合。
之所以现在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因为发现了问题,但问题不是我们制度的问题和根本性的问题,是阶段性的问题和局部性的问题,所以讲政治必须要“旗帜鲜明”,一方面,从经典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在发现缺陷后迅速自纠,能够很大程度地驾驭资本,能够调节社会自发的反向保护行为,我们得有这个自信。另一方面,纵观我们党的历史,从我们政治制度的内在逻辑思考,公众参与还有很大的空间,群众路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旗帜鲜明”了,群众也就看到了,增强了对群众的回应,执政的正当性和代表性也就增强了。
通过对党的经典理论体系的再读、再研、再释,凝聚党员的政治共识,明确党员的进步方向,我们党必将“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