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
xx省xx市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又成功入围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三年多来,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眼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强力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示范区内已建成4个百公里丘陵山地生态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带,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以上。我们主要是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在确保基地建设高标准上下功夫。xx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范围涵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和西充县,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统筹、跨县区联建的示范区。我们坚持“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建设标准,遵循“四性四区”(规模性、现代性、综合性和示范性,涉农资源要素集中投放区、农业农村改革集中实验区、现代科技推广集中应用区和全面小康建设样板区)的建设定位,聘请中国农科院编制了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安排、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工作一体化推进,有效保证了园区建设的整体性和高标准。
二、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为指向,在提升基地现代性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等涉农项目,成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示范区已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62万亩。二是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水平。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种养设施设备,全面推广丘陵地区适宜农机具。目前,示范区已引进荷兰全自动智能化蛋鸡生产、韩国金针菇工厂化种植、日本全自动粮食烘干机等一大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设施设备,耕种收农机综合应用率达到了45%以上。三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全区域推广“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多茬轮作、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和“高矮配套、长短结合、粮经复合、种养循环”等新模式,构建了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长期合作关系,示范区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三、以建设有机农业强市为抓手,在增强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把示范区作为有机农业强市建设的主战场,努力实现产业“五化”发展。一是特色化。始终扭住优质粮油、畜禽、果蔬三大特色产业不放松,完善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推进连片发展,三大产业连片规模已经达到xx0万亩。二是标准化。制定了75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覆盖园区90%以上产品,全面建设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示范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三是品牌化。大力推进示范区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商标注册,目前示范区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59个,其中有机农产品xx2个,注册涉农商标628个。四是市场化。除在“产”上下功夫外,还在“加”上想办法,在“销”上做文章,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加工企业,大力推进产地市场和集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新型经营主体+直销店”、农超、农校、农餐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目前,示范区已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27家、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2个、直销店85个,订单生产率达到45%。五是社会化。全面推进县乡农业服务机构改革,全面推行农技人员与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一对一”服务,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开展农技、农机、植保、农资等社会化服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此外,我们还在示范区积极推进新型农业保险试点,以推动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为基础,开展了生猪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和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建立了订单履约保证金制度和市场风险基金,有效降低了产业风险。
四、以整合力量集聚资源为保障,在聚合建设推动力上下功夫。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在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园区管理办公室,落实人员、编制、经费,统筹协调示范区改革与建设工作。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在加大市县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涉农项目整合机制,全面开展以产权、订单、仓单、保单、活体畜禽等抵质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改革。去年示范区整体投入达到38亿元,其中整合项目资金12亿元,金融投入达到xx亿元。三是创新带动机制。大力推广“基地+新型经营业主+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民产业园、“两统两返”等利益联结机制,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目前,示范区已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2万家,流转土地75万亩。四是创新督查机制。严格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时限、定奖惩“四定”责任制,周督查、月评比,建设情况直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工作强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