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
镇是区最为典型的山区农业镇。长期以来基础脆弱、产业单一,传统“三农”问题突出,发展压力巨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差异定位、互补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始终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地区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内容之一,以文化力提升发展力,推动在发展方式和类型上实现由“追赶型向互补型、弱势型向特色型、缓慢积累型向加快发展型”乡镇的转变,取得了一定效果。根据会议安排,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掘本土文化资源,让的牌子“亮”起来
一是认识统一、定位准确。近年来,镇党委始终把文化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建设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作为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把打造特色文化作为树立形象、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和工作抓手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不断丰富完善。二是决策早、目标高。早在,镇党委、政府就把打造“民间文化之乡”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作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中,我们坚持行政推动和项目运作,坚持高标准、国家级和专业化要求,不断丰富特色文化建设的内容,不断增加基层党政干部抓文化工作的能力。三是内容选择“把脉”准、工作重点突出。在充分分析、掌握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和民间艺术个性的“民间吹打”,尚未正式开发但具备较普遍的历史人文价值的“子如文化”作为我镇特色文化建设的切入口,以“一支唢呐”和“一个名人”为支撑,全面启动两大文化工程建设。四是尊重文化工作规律,循序渐进。努力克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人才、文化把握等困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种关系,使两大文化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丰满,从乡镇到区、市及国家,逐步走出了一条“穷镇办大事”、“小乡镇办大文化”的特色文化工作路子。五是成效较为明显。去年,我镇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吹打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子如文化列入市区两级重点文化项目。两大特色文化的内涵不断充实,载体不断丰富,接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日益扩大。文化作为展示发展的形象和窗口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越来越深入,助推和平台作用越来越显现。
二、以文化策划包装项目,让的发展“实”起来
一是用抓经济工作的方法来抓文化,使文化工作项目化、园区化,通过丰富文化载体、物化文化成果来推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刘子如故里新木村为例,通过实施子如文化项目综合开发和园区建设,新建子如公路一条,完成子如陵园一期工程,带动申报市级贫困村,争取新农村建设、国土整治、人饮工程、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社级公路改造等多个配套项目,修建水泥人行便道近50公里,四年内村级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超过6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启动民间吹打苑和吹打广场建设,既拉动了投资,又促进了地区文化发展硬件的改善,为下一步按照区委要求筹办中国(重庆)民间吹打论坛和举办相关赛事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发掘文化潜在价值和产业因素,丰富了本镇新农村建设内容,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了传统种养、殖农业向集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农业转变,地区发展合理转型、多元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如我们把民间吹打作为湿地文化的内容,成功策划包装了青山湖湿地公园项目,得到了市湿地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目前已与业主成功签订总投资逾10亿的框架性协议,由业主自行投资进行的项目总体规划可在本月底完成。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青山湖可望在三年内打造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我区继石林、黑山谷的又一重要景区。通过一首《青山湖之歌》,政府不花一分钱,引进业主启动了全镇首个新农村聚居点“青山湖新街”的建设。通过营销子如文化的潜在价值,引进并注册了“子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文化工作,提升了形象,扩大了影响,聚集了人气,促进了全镇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和劳务经济等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创新型工作的开展,全镇经济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四年来,全镇平均每年用于基础建设的资金超过万元。全镇注册企业由5个增加到3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由1个增加为6个(其中经营蚕、菜、米的三个企业均为区级龙头企业),年地区工业产值、镇级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存款余额等主要指标与年相比均实现或超过翻番。
三、用文化育人,让人的精神“富”起来
一是从娃娃抓起。通过组建少儿吹打队、编写子如事迹乡土教材、创建唢呐制作特色学校等方式,加强青少年教育,使孩子们从启蒙起便接受优秀文化成果的熏陶,并进而影响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二是积极参加举办、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以活动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