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转型期的矛盾检验各级领导干部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面对矛盾和困难,愿不愿解难题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个人品德的检验;敢不敢解难题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魄力的检验;能不能解难题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应在解难题中锤炼党性、提高能力、树立威信。具体要做到“四个必须”:
一、解难题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取向之一。时下,有一部分干部不愿解难题,主要存在三种思想:一是“怕”。认为难题往往错综复杂,牵扯着各方面利益关系,怕担风险,怕得罪人,怕引火烧身。二是“混”。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工作上不下功夫,不愿动真碰硬,安于混日子,做“太平官”、“清闲官”。三是“浮”。重“显绩”、轻“潜绩”,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乐于搞见效快、成绩“浮”在上的“政绩工程”,不愿干难度大、成绩“沉”在下的“难缠事”。存在上述三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因此,解难题,化解矛盾,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作支撑。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愿不愿挺身而出,体现着各级干部的“官德”,是洞察干部品德作风是否过硬的“试金石”。作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干部,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真正地统一起来,面对困难和问题要始终做到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把为民排忧解难作为最具体最生动的政绩,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办难事,真情解难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二、解难题必须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关键是要把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作为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把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作为为人做事的根本动力。对长期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熟视无睹,不主动采取措施,不加防范与化解,就有可能会累积、扩散以至激化,最终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勇气体现在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上,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勇气体现在着力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焦点问题上,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勇气体现在着力解决影响民生民利的热点问题上,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注期盼的问题。要以忧党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勇往直前之风,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努力成为想负责、敢负责、能负责、会负责的干部,切实履行好党组织赋予的崇高职责。
三、解难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实践是个大课堂,人民群众是这个课堂上最高明的老师。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群众中吸收来的一点一滴,都将汇聚为我们解难题的强大武器。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解民难。一要深入群众,带着感情解难题。要怀着对人民群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多与普通群众真交朋友、交真朋友,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其所盼、助其所难、除其所忧。二要引导群众,正面宣传解难题。要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改革措施,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党和行政的意图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三要发动群众,汇聚民智解难题。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群众的所说所需所盼中掌握实情,理清思路,提出对策,指导工作。
四、解难题必须勇于开拓创新
破解难题,特别是解决推进改革发展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不能靠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善于解决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复杂性、特殊性。既要学会“弹钢琴”,也要善于“牵牛鼻子”;既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站得高看得远,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又要善于抓根本、抓关键、抓问题的主要矛盾,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灵活运用政策和策略,处理好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难与易等诸方面的关系。讲求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技巧,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途径,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解难题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