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及展望第2页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全年看,我市支农惠农政策有力,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农业农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地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当前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难度加大。20xx年我市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但是受投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等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农村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现状在短期内难于明显改变,因此,统筹城乡任务任重而道远。
二是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难度不小。农村经济要持续增长制约因素很多,发展受耕地资源、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如种植业受气象节律变化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养殖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风险性,劳务经济受输入地影响存在不稳定性,其增长性有限;其次是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未出现质的转变,增收渠道仍很单一。因此,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不容乐观。
三、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展望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经济复苏向好的基本面确立之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下阶段我市将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科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围绕“两增两转”——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农民就业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1、注重民生,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中央新增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等农口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对农民增收、生活改善有重大作用的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百万亩喷微灌设施、林区作业道等项目,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堤、水土保持、防护林等工程建设,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二是抓好项目前期,科学安排项目,积极申报和争取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主导性投资、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和省公建项目投资计划。扎实推进好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积极推进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三是加强检查监督,对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确保达到“三个百分之百”(项目100%开工、地方配套资金100%落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100%整改到位),今年对列入省投资计划的项目加大监督检查。四是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县各级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中央投资农口项目地方投资的需要。做到建一项,成一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2、注重培育,增强农民增收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重点要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培育一批专业合作社(协会),形成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产、供、销及信息技术方面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农业专业市场建设,发展乡村超市,为农产品快速流转提供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注重谋划,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施“四精农业”——精致农业、精品农业、精准农业和精兵农业,发展 “四大基地”——规模农业基地、设施农业基地、示范农业基地和精品农业基地建设。一是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二是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紧密、在全市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快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园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既要差异化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又要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全市新增30个农业标准化食用菌、水果、茶叶产业基地。四是要强化科技服务,提升精品名牌内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体制机制,坚持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服务两手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成立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畜禽五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是提升精品品牌质量,促进精品名牌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六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进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加快发展大棚设施、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等设施,加快发展标准化设施化畜牧养殖场建设和网箱养殖设施建设。
4、注重创新,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步伐。一是加大中心镇培育工程力度。要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实行中心镇培育工程,把20个中心镇培育成现代化小城市,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建立强工带农、大城带乡的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心镇培育发展的认识; 明确发展定位,突出重点和特色,进一步推进中心镇培育发展;坚持规划先行,用科学和超前的规划、引导和推进中心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培育中心镇产业基础;加快山区农民向中心镇异地转移,促进人口集聚;是贯彻落实现有中心镇政策,下放中心镇的行政管理权限;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加大对中心镇建设的投入,搞好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对中心镇建设工作的考核体系,对八大目标进行考核;做好中心镇重点镇转型升级重点镇的试点。二是继续推进二大政策性保险。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农住房保险试点成果,广泛宣传政策性保险的具体内容,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户参保,摸准参保品种基数,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财政补贴,及时定损理赔。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对参保农户在财政扶持等方面优先考虑。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品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三是着力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以农村危旧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性质转换的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同时这些地区也要分类探索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使用制度改革,以扩大土地增量,实现农民房屋产权的完整化、合法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四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支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各类信贷担保公司,制订出台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稳步健康发展的激励政策。围绕农民创新创业,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围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体制改革。五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创新。致力于解决林业史上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两大难题,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