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统计工作中提高统计能力是重中之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要求政府统计部门不断提升统计能力,以便更好地记录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日趋细化,要求政府统计部门不断提升统计能力,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与群众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要求政府统计部门不断提升统计能力,及时、准确地提供百姓关心和需要的各种数据,尽量满足群众对数据的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统计部门围绕提高统计能力这一永恒的主题,实现了统计理念、统计生产方式和统计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北京统计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紧抓机遇,统计管理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一五”期间,北京提出了“三位一体,两队两垂”的改革目标,实现了北京统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成立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确立了市局与总队“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组建区县及开发区调查队和北京市经济社会调查总队,统计调查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撤科建所,做到了人员与场所、设备与经费、职责与分工三落实;调整机构内部设置和职能,加强了服务业、能源、社情民意等领域的统计工作。体制改革凝聚了人心,增强了力量、提升了队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干劲和工作热情,人成为了第一资源。
改革创新,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初步建立。北京局队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立足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积极改革创新,初步建立了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内在协调和数据衔接,规范了统计核算基础工作及区县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建立了统一核算制度。完善价格统计体系,加强对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和运行质量的统计,建立健全了新兴产业调查和监测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了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和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丰富了统计调查内容,拓宽了社会统计领域。
科技强统,统计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按照“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建设目标,建立了以科学规范的制度标准为准则,面向调查单位“集成套表”的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调查对象网上填报数据,统计数据采集处理核心业务平台建成;会同北京市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建设北京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目前一期工程稳步推进,试用版已上线试运行;在全国率先开展cpi手持数据采集系统试点并在全市推广,开发了统计数据文件柜系统,实现10类统计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初步建立了消费价格统计数据处理平台,能源统计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取得实效;利用卫星遥感、空间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对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和设施农业占地面积,以及北京行政区域内破土动工的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等的遥感数据监测;开发城镇住户电子记账系统、移动办公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得以大力推广。通过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北京统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强化宣传,统计公信力不断提升。北京局队结合工作实际,构建了大宣传格局,建立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数说北京》栏目、《数据》杂志、北京统计信息网等宣传阵地,创新统计宣传方式,提升统计宣传能力。结合当前统计宣传的新形势、新变化,主动公开统计制度方法,重点诠释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调查方法、指标内涵、计算方法等。在年度重点工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坚持做到宣传先行,充分发挥市、区、街、社区四级普查机构的整体优势,确立了人口普查宣传新格局。通过设置路旗、公交站牌广告、地铁站台广告、横幅、知识竞赛、文艺晚会、手机短信、人口普查一堂课活动等多种形式,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积极营造全国人口普查宣传的主战场氛围,提高人口普查的社会支持率。
正是在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推动下,北京政府统计服务领域向纵深拓展,统计能力不断提高。
以人为本,统计队伍整体风貌焕然一新。以素质培养为目的,以人才引进为基础,以统计文化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统计队伍。
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以“忠诚统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乐见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统计文化建设,以创建学习型和谐机关为宗旨,开展青年风采大赛、青年文明号、青年论坛、业务能手大赛等形象展示及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文化塑统,统计软实力大幅提升;5年来,全系统先后选送24名同志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选送20余名局级领导、170余名处级领导参加中、短期培训。开展了对全市统计所所长的统计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轮训,组织了基层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在全系统范围内组织干部的轮岗、交流,实行竞争上岗,面向社会公开选拔6名处级领导干部。市局总队机关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