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第2页
”教条主义和“全盘西化”就是这种形式主义观念的“左”右两端。毛泽东特别提及了形式主义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他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种主观、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其以“正统”、“本本”为出发点,以极“左”的面目出现,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要反对“公式的马克思主义”,同样,中国文化也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其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继承“五四”以来所高扬的崇尚科学理性的精神,毛泽东指出,在反帝反封建迷信的事业中,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及自然科学家们建立起统一战线,去完成“五四”以来的启蒙事业。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方法论原则。第一,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性质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在清理古代文化遗产时,要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这是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的自信心的必要条件。第二,这种清理工作不能是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第三,不能割断历史,因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要尊重自己的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已经超越了“五四”时代“古今中西”文化的论争,解决了继承文化传统的方法论原则。无疑,这一原则既是李大钊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持的辩证综合的文化立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中国文化历史运动的规律性总结。
最后,“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必须考虑到中国广大民众的实际状况和要求,并为他们服务,这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生动体现,一方面文化建设要服务于革命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文化建设又为革命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在文化建设的方向上,把民主同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发展,扭转文化运动的片面性,真正使之深入社会,深入工农,成为自下而上的社会文化革命。如果五四启蒙运动是号角,那末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中,这种号角已经化作民族民主革命的动力。
对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民众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这一思想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文艺工作者至今仍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则。第二,进一步强调了文字与语言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一思想使“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完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环节,它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线索中找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既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也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反对了“左”右倾错误思潮,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