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政文化资源的共享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在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新形势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认真探讨廉政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廉政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腐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而廉政文化具有导向、陶冶、凝聚、规范、预防等功能。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有效抵御腐败文化的蔓延。
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进一步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廉政文化建设,各地成功创作了大批具有极强感染力和渗透力的廉政文化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引领和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反腐倡廉制度措施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加快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大众化。廉政文化既是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人民的大众文化,其建设者和承载者应该是全体公民。多年来,各地坚持以“六进”为渠道,广泛开展群众性廉政文化创建和推广活动,着眼网络化环境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探索建立网络平台,实现了良性互动。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使廉政文化建设突破现有的各种资源限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增强廉政文化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能够有效提高廉政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与其他自然和社会资源一样,廉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层级之间的分配并不均衡。一些财力较好的地区和效益较好的单位拥有较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而有些经济落后地区或效益较差单位却严重短缺。同时,因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不同,各地在廉政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上也会存在差异。通过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够较好地弥补廉政文化资源差距,为干部群众的学习教育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廉政文化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廉政文化教育对资源的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廉政文化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现廉政文化资源共享,可改变一些地区和单位廉政文化建设落后的状况,协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但也存在一些亟须妥善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意识不到位。随着我国科普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等共享步伐加快,社会共享氛围趋于浓厚,但廉政文化资源的共享观念并没有被各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接受。例如,有的偏重突出本地本系统本行业特点和资源的便捷实用,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搞重复建设;有的考虑到前期投入及后续维持成本高,而共享收益低甚至无偿提供,因而共享态度不积极、不热心,宁愿闲置资源;有的受本位主义思想影响,只愿共享,不愿共建。如此等等,影响了共享工作的进展及成效。
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目前,一些地方廉政文化建设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为主,其他部门抓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分工合作责任机制尚不完善。此外,廉政文化资源的发掘、集成、普及、创新等需要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基层党组织往往无法承受。如何集中有限的力量,促进廉政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成为当务之急。还有一些地方廉政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干部学习廉政文化的考评机制、廉政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等不健全,共享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廉政文化资源共享渠道不够畅通。多年来,有两种共享现象值得关注:一是纵向与横向之间的资源共享效果不同,二是承担挂钩帮扶任务与否的资源共享效果不同。究其原因,党组织的纵向主体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相互交往多,比较知根知底,思想行动容易统一,能比较全面及时准确地交流信息;而建立了挂钩帮扶联系的党组织,各自分解承担了一些指标任务,特别是帮扶方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交换信息,容易形成共识和合力,因而廉政文化资源的共享成效比较明显。可以说,当前跨地域、跨城乡、跨行业、跨系统党组织之间的交流磋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健全,廉政文化资源的共享渠道不够畅通,难以有效地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廉政文化资源存在较多闲置现象。受活动场地、经费等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城乡基层单位的廉政文化资源不够丰富,教育设施较缺乏,也无法组织党员群众外出接受廉政教育,因而往往满足于开小会、念文件、读报纸、贴标语、表决心等单一形式,缺乏生气和活力。而一些拥有较丰富廉政文化资源的单位也并非经常开展廉政教育,有的甚至除偶尔参与送廉政电影、书籍下乡等活动外,更多的是将它们束之高阁,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廉政文化资源网络化建设进程缓慢。截至今年6月,全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