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工作理论征文
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回顾历史,党和国家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最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放眼未来,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群众诉求日趋复杂。笔者认为,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纵深开展好中央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及时和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分析现象入手,抛转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分析形势,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具有四个新的特征
(一)利益格局多元化,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群众诉求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等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身份和农村就业方式等一系列变化,农村利益格局不断分化调整,利益格局已不再是简间的群众与政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对高水平社会保障等的诉求日趋复杂。需求不断变化的群众个体,根据各自所处的生存状态,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促使群众需求从单一的个人利益、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
二是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红色股份”等工作的推行及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的试点,从思想政治、经济生产到社会治理领域,传统的农村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渐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在新的形势下,群众一方面是民主法制渴求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个体民主法制水平还不算高,在依法维权、合理诉求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协调性,成为新的社会矛盾。如,在自身利益诉求方面,可能出现“只讲民主不讲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等现象。新的特点,客观上使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既成为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又成为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较多、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比较困难的时期。
(二)服务视角多元化,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加立体。
一是服务对象多元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作为社会服务对象,主要分为单位人、农民和企业职工三个大的类型。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市民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农村经纪人等成为新的社会阶层。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群体,均成为群众工作的新对象。
二是服务方式多元化。在具有中国新时期特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行政组织资源垂直命令式地动员社会的效力已越来越弱,而以利益驱动为杠杆的经济调控手段,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伦理手段,以契约自由为主体的法律治理手段,以新兴传媒为载体的舆论监督手段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群众工作的手段将趋于法制化、理性化和平等化。但受利益驱动,群众中各种违约现象又比较突出,这就对转变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干群关系复杂化,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更加微妙。
一是民声诉求与政府回应之间更加微妙。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扩建市场等工作中,由于缺乏畅顺的沟通机制,民意得不到有效表达,群众的要求和利益无法及时得到满足,老百姓没有“出气”的渠道。一旦产生诱因,群众很容易受到挑拨,造成群体上访、非正常上访。与此同时,一些诉求事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置,经过发酵、发动、表达、对峙、破坏等各个演变阶段,不但增加了处置的难度,还很容易演化为群体性事件。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小事不办,越积越多,终究会酿成大祸。因而,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的效能,强化基层群众诉求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好省、州、县、乡、村(组)畅通群众诉求“五级联动”工作,实现网络问政与监测、干部约访接访等一条龙服务,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社会治理和自我净化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二是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矛盾互相交织。当前社会矛盾以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性矛盾的苗头和倾向。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和组织,内部组织层次分明,人员分工明确,有统一的口号和行动方案,进退都有人控制和指挥。同时,一些别有用心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竭力挑拨离间党与群众的关系,故意制造党和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四)矛盾成因多样化,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时不待我。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