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思考
如何增强做好审计工作使命感几点思考
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后考察调研的第一个国务院直属部门就是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调研、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等多个场合,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审计监督的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确保公共资金节约、合理、有效使用,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和制度完善,为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有力保障”。“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的重大职责。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要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切实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严格公共资金管理和监督。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审计监督要敢于碰硬,对违法违纪案件要坚决查深、查透、查实”。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要求全国审计机关: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置于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切实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扣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国家治理这个核心,看好钱、盯住权、促反腐、推改革、保发展。
审计最核心的职能是全方位经济监督。有效的审计可以改变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利益集团化等扭曲现象。长期以来,审计机关一直坚持做到了“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重叠加阶段,发展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作为最基层审计机关的随县审计局,我们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领导讲话精神和要求上来。主动研究,积极面对,坚定信心,奋力而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和重心,瞄准改革、发展、稳定、反腐目标,努力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审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分析和专项资金使用跟踪问效,促进预算有效执行。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清理盘活闲置的存量资金。切实防范财政性债务和县级担保性金融风险;审计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紧紧盯住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民政、计生、卫生、教育、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财政资金和项目,搞好节能减排和资源环保以及水、矿产、土地等资源利用情况的审计;加强对各地、各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办场所建设及配套等经费支出的合规合法性的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审计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之一。 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审计对象、业务、环境都很复杂,审计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要重点关注招投标、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环节,积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开始介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审计提前介入,将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政府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通过对项目决策审计、概算控制审计、建设管理审计、资金使用审计,查处和纠正虚假招投标、低中高结、高估冒算、偷工减料等问题,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和损失浪费,节约建设资金,维护资金安全。
三是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快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频率;强化领导干部任期内举债情况审计,揭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奢侈浪费,请客送礼等违纪违规问题。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等指标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的重要方面,将自然资源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创新审计思路,改进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揭示深层次问题,发挥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作用。在做到审计覆盖面“广”的同时,力争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
四是进一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推进边审边改,引导被审计单位进行自查自纠、自我整改,提升审计整改时效;推进督查整改,请政府督查室下督办令,明确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推进追责问责,对被审计单位严重违纪违规问题,通过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国资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实现优势互补,互相移送问责,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理处罚力度。对于财经违纪违规性质恶劣、碰到高压线的,不管数额大小,发现一起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