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
做群众工作要学会换位思考**镇一村组修建活动场所,需要占用村民段某某家的一块葡萄田,基层干部小张去做工作,和段某某大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大讲活动场所建成的种种好处,磨破嘴皮,段某某仍不为所动。小张认为段某某不通情达理,不理解、不支持其工作,想借机胡乱要价,气愤离开。另一工作人员老陈又去了,他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询问段某某为什么给那么高的补偿也不愿意置换葡萄田,段某某说:“我们家是外来搬迁户,仅有2亩薄地维持生计。”后来老陈又多方面了解到,段某某目前和13岁的儿子一起生活,自从嫁过来以后一家就守着2亩土地生活,去年又死了老公,母子俩的生活就更窘迫了。知道这个情况后,老陈站在段某某的角度想,段某某主要是担心娘俩以后的生活,不要补偿款、想换块好田也属人之常情。于是,老陈多方联系,帮段某某家调换了村里提留的一块交通、水利都很便利的好田。段某某的心结解开了,担心不存在了,村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很快顺利开工。
村镇建设、征地拆迁等牵动百姓利益的工作是时下基层干部最头疼的,因为要做很多思想工作,也最考验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为很多时候群众并不满意。老陈之所以成功,就是运用了“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要站在对方的利益立场上,处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思考、处理问题,通俗地说叫“将心比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实践也表明,“换位思考”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经验之一。那么,基层干部要怎么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用心”站稳群众立场。站稳群众立场,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关键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真正站稳群众立场,应着重在“尊重、理解、依靠、服务”四个方面下功夫。尊重,就是始终把群众与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无论自己职务有多高,都要把尊重群众放在首位。工作中,多倾听群众呼声,少一些言辞辩解;多一分笑脸相迎,少一些冷眼漠视;多一分民本之心,少一些官本思想。理解,就是要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态度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诉求放在首位予以解决。依靠,就是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政、问需、问计于群众,借助群众力量树立形象、改进作风、破解难题、谋求发展。服务,就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头,对群众倾注感情、满怀激情、付出真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二要“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当前,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比较突出。远看“瓮安事件”,近看宾川“2·25”大营西村阻工事件的发生,充分暴露出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引起群众抵触和反感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国的一则古训。群众到政府反映问题,说理说事,绝大多数都是遇到了具体困难,或因灾因病导致返贫积贫,日子过不下去,或在征地拆迁,体制转改中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完全兑现,或是申请各类政策事务时符合条件,却因诸如吃拿卡要等诸多原因被拒之门外,踢来踢去,最后导致群众不满意。基层的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整天工作生活在基层,不愿到群众中去,不掌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不研究群众工作规律,在工作中,只讲文件书本怎么说,不谈自己怎么看;只有原则怎么样,没有具体怎么办。奉行的是“通不通,三分钟,还不通,龙卷风”,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社会化。其实,设身处地想想,群众到政府,或是上访,大多带有复杂感情和情绪。要么因生活极端困难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而迷茫无奈痛苦,要么因办事不顺困难重重而着急甚而愤怒。这就要求基层同志做群众工作时,要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上用心体会群众的这些感情和心情,了解群众需要解决的具体困难问题。有了这样的换位思考,才能对群众上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情况上心,才能对他们态度平和,言语亲切,才能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去理解群众,为群众着想,进而去追寻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该协调的主动协调,暂时不能解决协调的,也至少给群众负责任的,及时的回复和解释。
三要“用行”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无数事实证明,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如果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光、群众的视角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落脚点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笔者认为,要学会换位思考,践行群众路线,一要以群众满不满意、受没受益作为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基本标准,要善于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找问题、找目标,以此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二要从实际需要和群众意愿出发,对工作机制中反映出的薄弱环节,逐一建立、规范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切实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问题,切实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作风转变,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要逐步畅通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用“心”、用“情”、用“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四要从实际出发,关心群众生活,抓紧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五要充分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办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