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改革感想
认真思考公务用车改革后续工作
近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启动。这次公车改革主要是要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处理、特勤等专业技术车辆和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针对这次公车改革相关政策,结合我部行政中心实际,围绕“四个必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必须思考人员新去向。改革相关政策出台后,在编在岗的司勤人员思想反映强烈,今后面临的去留问题处境难料,不免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行车安全性。岗位上的去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里障碍,一些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倒是在政策之内可提前退休,那么一些年轻的、刚安置的部分社会化人员可能在思想上会有很大的波动,针对自己在解除合同后的各种待遇、保险等问题有着长远的考虑。我想相关部门就公车改革政策出来后应该先期做好调研,拿出方案、做好计划,对各局和市委四套班子的公车司勤人员进行先期的思想教育动员,把中央政策做好专门学习解读,使之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让司勤人员充分认识到中央对于这次公车改革的力度和今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稳定和调动司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跟人社局做好协调工作,处置好后续的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问题。必须健全管理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那么普通公务员出行方式就实行了社会化,以补贴方式来代替实物保障,那么一些处级领导和机要通信、应急、特勤、一线执法执勤的用车又该如何使用和管理呢?一要完善各局公务用车使用范围、标准。改革后各局级单位就不存在保留公车了,所有的公务用车活动压力就集中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车辆管理处,为了规范使用范围和人员类别,必须要有一套更详细的公务用车派遣和使用范围、规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规模才能申请公务用车呢?相关业务部门还须详细调研和制定使用规定,尽可能地做好改革后各局级单位的用车衔接问题,避免由改革后造成用车脱节和影响正常的公务用车秩序。二要加强改革后保留的司勤人员管理。改革后各单位原有的司勤人员除内部消化部分外,还有部分人员还须整合到车辆管理集中单位,这部分人员在单位时都是老大难,心高气傲,整合后不免在思想上、行动上有一定的思想包袱,很长时间内还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之磨合期顺利有序,尽可能地减少矛盾发生,使其高标准、高质量地保证市机关的公务用车正常进行,确保公务用车行车安全。必须完善监管新机制。完善改革后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制度势在必行。一要加强公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使用率,避免浪费。二要严格公车使用申报登记和公示制度,对时间、地点、里程等信息进行公示。改革后各局的公务用车将统一调度、集中管理,那么怎么样去保障好公务用车?怎么样对公务用车做好登记和监督?怎么样对公务用车时间、地点做好跟踪检查?这还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调研。三要实行公车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采购和定点管理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核算和节奖超罚制度,降低运行成本。四要把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节能减排检查考核中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和监督检查。必须解决停车新矛盾。公车改革后,机关私家车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行政中心停车难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优化市机关办公楼周围停车管理体制,统一开发、经营公共停车资源。联合相关单位制定统一的市机关办公楼周围相关停车场所管理措施,停车场有偿服务价格标准,管理人员用工的待遇及场地的维护保养等等相关制度和标准,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二要合理利用民资投资相结合原则开发城市停车资源。由政府主导,对周边地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大型的停车场所,既解决了机关停车难问题又可作为战时防空。可以考虑利用民间投资,政府管理来规划,着眼于地下资源“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开发城市绿地的地下资源;三要增添市机关办公区域周围快速公交线路和车次,建议主干线免费乘车来减轻交通压力。发挥我市快速公交的优势资源,合理安排其线路使其从市行政中心周围穿行,一方面考虑将现有的车次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及增加相应班次,另一方面考虑对城市主干线路和惠民线路是否可以考虑免费乘车,减少上班人员开车数量,这样既方便一些市民绿色和低碳出行,又可以缓解公车改革后部分上下班和来机关办事人员的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