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引领发展方式实践与思考
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党的建设同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党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党组织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镇党委以“**镇”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研究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在有序、高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益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县镇村三级党组织的联动下,**村20天完成平稳搬迁、两年时间完成新村建设、50天完成顺利回迁工作。新村总用地面积23.7公顷,总建筑面积94315.7平方米,共建住宅楼119栋、592套。目前,一个“产业发展、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布局合理、舒适宜居”的乡村酒店式民俗旅游村已于今年8月17日开始对外营业。在**新村建设和发展中,**镇党委坚持“党建带、项目帮、产业牵、村企互动双赢”的原则,强化领导,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发展力量,初步探索出了“聚力党建”的新方式。
(一)“党建带”,凝聚发展向心力。
镇党委明确了“党组织引领、产业主导、项目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行“支部+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党建工作机制,把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了支部抓产业、党员创实业、百姓富家业的良好格局。在新村管理上,设立了以党建办公室、村政事务办公室、物业管理中心、旅游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环境整治稽查队的“两室三中心一队”为组织构架的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系,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支部委员在“两室三中心一队”中交叉任职,增强了党组织在农村社区管理事务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项目帮”,引擎发展创造力。
通过“**镇”大项目的引进和快速建设,初步实现农村的土地、山场、劳动力等优势资源与项目的技术、人才与市场等优势资源的有机对接,推动整个项目以至于整个地区的科学发展。在新村建设中,镇党委积极争取****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为村民赠送了价值3000元的洗衣机、电热水器等生活必需品;除按照合同按期拨付农民土地流转、树木补偿资金外,在劳动力就业上优先录用**村富余劳动力,截至10月底**村206名村民在**镇景区实现就业。随着“**镇”项目的建设,村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及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谋发展、守规矩、讲诚信、树文明”的良好风气。同时,镇党委发挥**镇项目休闲文化旅游品牌和客源优势,在服务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壮大休闲文化旅游上下功夫、做文章。带动了**村设施蔬菜农业、**村观光采摘农业、**村大葱特色种植、**村和**村民俗旅游的快速发展。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休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了地区群众参与本村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全镇形成了“依托项目抓产业,延伸项目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三)“产业牵”,培育发展生命力。
推动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盖新楼住新房,关键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要把产业发展好,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得到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在新村建设中,镇党委按照“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理念,深入各户,征求村民意见,全面了解村民在回迁后的发展想法,紧密依托**镇、**长城、“紫海香堤香草艺术庄园”等资源优势,将产业发展定位在民俗旅游。新村总体布局规划、新民居房间格局,都按照乡村酒店的标准进行统一设计施工;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村民俗旅游接待标准和奖励办法,按照“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接待、统一分配客源、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的运营方式,进一步提高民俗户组织化程度,提升**村民俗旅游品牌形象。今年5月,**新村215个民俗户顺利通过了县镇村联合验收,可提供客房645间、床位933张。预计全部运营后,全村收入可达3991万元,其中餐饮收入2056万元、客房收入1935万元,实现人均收入翻两番。
(四)“村企互动双赢”,提高发展竞争力。
镇党委注重加强**镇景区与**新村民俗运营有效对接,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发展共赢。一是探索景区与**民俗新村的门票对接、交通路径对接、宣传推广对接、产品服务对接等双向互惠对接政策。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在促进**镇项目快速顺利发展的同时,壮大了民俗旅游主导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依托**镇品牌和资源优势,引进了“**云舍乡村酒店”管理团队,实行顾问式、统一化、高标准的“酒店式”管理,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新村民俗户提档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举办了民俗经营服务、手工制作、电工等各类培训班26期,全村有170人经过培训取得中级烹调师证书、9人分别取得锅炉和电工上岗资格证,为提高全村民俗经营水平、扩大就业奠定了基础。三是设立村级资产管理中心,在服务村民获得土地、山场出租收益的同时,将村内预留出的60套二层住宅1万平方米和未利用的土地、山场等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把村民组织起来、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提升资产使用效益、提高农民竞争力。
二、几点体会
回顾**村整体搬迁、新村建设、村民回迁、民俗旅游发展的整个历程,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部门联动、政策集成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强大助力。**新村从搬迁、建设到回迁,时间紧、任务重、问题复杂,是密云县规模空前的一次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市相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指导下,县直各有关部门和镇村通力配合,从规划、土地、建设、投资、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集成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山区生态搬迁、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等各方面政策,确保了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大项目带动、产业优先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沟域经济发展中各节点的打造,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建设内容,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党组织引领、大项目带动、产业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发展方式,获得了村民认可。在新民居建设中,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符合山区农村实际、满足农民民俗发展的建筑和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发展能力。
三是突出主体、群众拥护是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农民实际利益出发,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政策制定、政策讲解、政策运用过程中,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妥善处理各类问题,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拥护,使得新农村建设得以快速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认真落实《新村规划》,继续加大社区路网、河道建设、绿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完善力度。结合农民长远需求,统筹考虑社区医疗、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村民俗旅游发展、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关规章制度和综合服务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深入挖掘山、水、林、田、路等产业资源,落实一批以生态修复、基础完善、环境整治、产业培育为主要内容的沟域经济发展项目,带动周边镇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打造一个点,带动一条沟”的产业效应。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牢固树立“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乡村酒店式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标准化、民俗接待规范化、民俗经营组织化以及信息采集网络化建设工作,努力把**新村打造成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的“**最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