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
小编寄语:文秘114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鉴史问廉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
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晚8点播出。观看毕,不由想到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历史这本教科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坐在电视机前,重温那一段段湮灭的历史,观看那一个个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发出“历史尘烟滚滚来,朝代兴衰廉与贪”的感慨。荧屏里,我看到了秦国虽有万里长城,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却抵挡不了“奢”的侵蚀,最终始皇千秋万代的帝国梦因“奢”而止于二世;我看到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晋,毁灭在“斗富”中,正应了当今人们所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我看到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崇尚“恭俭爱民”,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荣;我看到了繁华汴京(开封)因“艮岳”的奢侈建筑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耻,皇帝被掳,耻在亡国,实为贪腐,皇帝成了囚犯,当应了这句话“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篇二
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于1月9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与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
告诉人们要想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廉政准则》、“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首先要对“制度”要常怀敬畏心。《廉政准则》、“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制度”明确了哪里是禁区,哪些是“高压线”。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走入禁区,触动“高压线”,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祸及家人。因此,每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制度”心存敬畏,把“制度”熟记于心,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其次要对权力要常怀“平常心”。“制度”约束的主要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规范的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就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规范、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如能正确地行使权力,则群众喜,事业兴,己光荣;如果错误地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甚至成为人民的罪人。每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才能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最后要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作为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能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明白心”,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诱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利令智昏,势必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所以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要去。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篇三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时代在发展、形式同样在变化,但是亘古不变的是真理,历史作为人类进步的历程,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接受历史的建议,做到以史为鉴、
鉴史问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太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
通过对《鉴史问廉》记录片的观看,让我感受颇深,它全面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千百年来,百姓对清明政治和清官廉吏的呼唤,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
面对新形式、新问题,我们要加大反腐力度,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依法行政,加强依法治国,并做到坚持不懈。因为廉政建设非一朝一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是需要长期监督的,是需要长期学习的。
观看后,我自感差距甚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向古代大家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一是提升思想意识,树立带头作用。“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作为纪委书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深挖自己身上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同时要在求真务实改进作风上起带头作用,敢于担当,敢于讲真话,报实情,干实事;要在廉洁自律接受监督上起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在机关建设上起带头作用,形成一套监督制度,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之本,作为行为准则,努力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能力水平,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当前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要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要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事业,要以真诚之心对待职工群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与企业领导班子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每周至少到企业调研一天。深入听取一线职工的心声,了解企业和职工的真实情况,主动帮助企业和职工解决急事、难事。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把脉问计,出谋划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认真履职,以身作则,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班子一起团结和带领商业系统干部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加强党性锻炼,做到勤政廉洁。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作为纪委书记,要坚定不移的反对“四风”,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敢于同一切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行做坚决斗争;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人生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坚持勤俭节约,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严格执行“三公经费”等有关规定,坚决杜绝浪费,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