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浅谈如何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中能否客观、完整地反映其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组织及相关部门对报告的引用,直接关系到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业绩评价与职务升迁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审计机关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后,要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进行深入的审前调查,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要对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组织、审计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前,审计方案要经过干部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确认,重要的审计项目应经过党委、政府同意。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在于领导干部应承担经济责任的经济活动范围与审计机关能力所及的审计范围不一致,审计机关只能审计其中部分内容,但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全面评价,显然这种评价具有很大风险。审计范围达不到要求,既有审计力量不足的原因,也有审计手段的限制,还有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问题。
在这种高风险情况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方案经委托部门或党委、政府认可,等于审计机关同他们共同承担风险,实际上就是在降低审计机关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审计方案经过干部管理部门认可,是审计机关自己束缚自己,影响工作效率,没有必要。我认为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采取谨慎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审计机关争取多大的权利,要看我们承担风险的能力,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的。
第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规范内容是指审计组在具体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具体内容要经过审计机关了领导或有关部门批准认可,然后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实施审计。我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改变传统的审计观念。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不同,人们在关注具体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而且关注的人很多:党委、政府关注,干部管理部门关注,领导干部本人关注,所在单位关注,所在单位职工也关注。
实际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将领导干部同其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审计部门,这种审计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审计机关审计后,能不能准确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总体情况,确定审计内容很重要,而且确定的风险很大。这种风险审计组是没有能力承担的。所以事先规范审计内容,是在降低审计组的审计风险。
第三,以写实的方式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文字鉴定。如何将审计情况和审计意见准确地表达在审计结果报告中,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审计结果报告完成得如何也决定了审计部门要承担多大的审计风险。我主张以写实的方式完成审计结果报告,具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述审计结果。所谓描述审计结果是指审计组要将审计事项的核实结果如实到、客观地反映在审计结果报告中。其深层涵义是:告知审计结果报告使用者,审计结果是相对于审计内容而言的,审计机关只对审计过的内容负责。
二是不用部分的审计结果推断整体的情况。审计机关只对审计过的事项发表意见,对一个事项没有全面审计,或没有足够的证据对整个事项发表意见时,不作总体评价,而只对审计过的内容发表意见。推断是鉴定经济责任的最大忌讳。
三是不用或少用鉴定语言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鉴定性的评价要有充分的证据,而审计机关因种种限制,很难取得充分的证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干部管理部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他们要求我们有一个总体的且明确的评价,但要考虑审计机关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能做超过审计机关能力以外的事情。四要使用条件性的语言。许多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因此如果认为这个结论是必须的,那么就要标明它的条件。标明条件实际上也是标明我们要承担风险的范围。
第四,要建立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我们经济责任审计的行为规范,是明确我们责任和业务的依据,只要我们按照规章制度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出现风险由制度承担,就可以降低审计部门的审计风险。